【#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年级孩子心理特点 (2)》,欢迎阅读!

二年级孩子心理特点 (2)
数学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二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处在这一时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和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地帮助.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所以.老师和家长都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情况。 【一】孩子的心理
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性差别大
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
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
二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孩子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但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二)学习方面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孩子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二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一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二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这一年又是两极分化的开始.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开始分化.他们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动机出现了差别.学科偏爱开始出现。但是只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抓住这关键的一年.培
1 / 3
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一般成绩不会下滑.而且这一年保持了良好成绩的话.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会变得更加顺利。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孩子。别怕夸孩子他会骄傲.如果他没达到第一怎么会骄傲呢.他只会不断进步。我们一定要记住: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表扬和鼓励也要注意方式.应该多精神的、少物质的.尽量不要用钱去贿赂孩子。 【三】交往方面
二年级的学生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了一个双向帮助阶段.随着交往能力的提高.同学之中开始出现关系较好的、比较稳定的好朋友.但是还不能共患难。他们的择友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往往把学习的好坏当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志。一年级的时候.孩子在外面见到什么事或者自己做了什么事回家都要讲给大人听.大人不听还不高兴.但是到了二年级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把在外面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示出独立的个性。并且此时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也从“听话”标准上升到“学习好.能力强”的标准.而对他们的照料和关注则比以前要减少许多.因此父子、母女之间的沟通通常被忽视.矛盾与代沟开始出现。有的家长说.我的事多得不得了.哪有时间去问孩子的学习.哪里顾得上孩子的教育。心理学家对几千例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多的孩子.学业成绩、能力素质和品德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明显优于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少的孩子。
【四】孩子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从儿童期到少年期的转变.一方面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大发展.但也使这个时期的孩子带来很多转变期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 逆反
逆反是坚持一种与他人愿望、意见相违背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实际上是个体独立性发展的一种表现。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虽然其认知能力有所发展.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他们常会支持一些表面的事实或依据坚持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是正确的.还会由于晕轮效应.认为某一个老师或家长不管做什么都是不对的.是与自己过不去.因而采取反其道而行的态度.与家长、老师和学校唱反调。也有的二年级孩子希望家长老师把他们当大孩子看.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也能产生逆反心理。当孩子逆反心理得不到及时矫正时.可能发展成为逆反习惯.即不假思索地与别人唱反调。 (2) 意志薄弱
小学二年级是意志发展的关键期。由于这个阶段学习活动的巨大变化.不少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适应新的学习任务的要求.使他们在学习中碰到许多困难.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果这些困难产生累积效应.孩子便会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他们会偏向于悲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降低对自己的期望.产生畏难情绪。当这种情绪泛化时.孩子的意志力就受到影响. 孩子在从事各种活动时.遇到困难时倾向于放弃完成任务。研究表明.个体的意志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呈正相关.即解决问题能力高的个体.意志力也高.而解决问题能力低的个体.其意志力水平也比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L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