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双减政策对幼儿园的影响论文》,欢迎阅读!

双减政策对幼儿园的影响论文
双减政策的实行,可以说是对教育培训行业来说是是招招致命。其实在两个月以前,就 传出过双减政策马上就要出台这样一个消息。一众教育公司也在非常焦急的等待政策的落 地。果然不负众望,两个月以后教育培训机构遭到了重锤,股价一跌再跌。 那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景象呢?我们的家长又该何去何从呢?
有人说,造成这样景象的原因,是因为疫情催生了教育培训行业的竞争激烈,导致教育 机构开始疯狂贩卖焦虑、虚假宣传,再加上小机构跑路等等现象屡见不鲜,才引发了这次史 上最严的政策颁布。那仅仅是教育行业这些乱象导致的吗?我觉得这样的说法还是太过片面 了。其实这次双减政策,它是不是为了突然打击某个行业的,而是有一个事情发展的脉络的。 虽然文件上说双减政策是为了给这个中小学生减轻负担,为了整治课外教育市场的乱象。 那为什么突然就要整改呢?
其实,双减政策发布之前,我们还有一-些重大事件,早早预警了教育培训行业可能会 被整改的前兆。接下来,我们把这个脉络疏通一下。首先就是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每十 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然后最近这一-次是二零二零年进行的。但是,这一次人口普查结果 出来以后,延期了很久才公布。为什么?因为普查的结果非常的不好。过去十年,中国的人 口从二零一零年的十四亿增至二零年十四点一亿。增速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最慢的。 而且这个报告中还表示,中国平均每个妇女生孩子1.3个,如果想保持一个人口的自然净增 长的话,需要每个适龄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才能保持住这样一个自然的、健康的净增 长。这个结果一出来,我们就立马颁布了这个三孩政策。紧接着3月9号朝阳区对本区域 的教育机构,进行了专项整治活动。主要就是为了整治这些课外培训机构,所以说这个什么 线下停课活动,最早是从北京开始的。当时很多的辅导班培训机构全部停课了,而且这次整 改是教育股第一次大跌。然后政府就颁布了新的规定,二零--九年一月一号以后登记的这 个不动产住户,在给他的孩子申请学校的时候,将采用多校区划片入学。还发布了预警,说 明年跨区升学的政策也会被并入其中的。所以这个政策政策一出来以后,西城区的学区房, 尤其是那些老破小的一些房子,就是专门买来给孩子上学的房源,立马就跌了。然后在五月 二十一号以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了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减轻义务教育这个负担 的意见。这样一个意见,也就是我们所说这个双减。
所以结合这一系列的事件,我们就不难总结出,这些政策都是针对了解决中国现在的人 口、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那么怎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呢?第一提高生育率,第二降低 育儿成本。所以说教育培训,就是在这第二项下面的降低育儿成本里面的。而这些辅导机构 可以说是最容易下手的,而且整治以后的社会影响最小。所以在政策上面,立马对这个行业 进行了调整。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注意,就是双减政策里面反复强调了一个词儿叫什么呢?叫 学科类培训机构,学科的培训机构,就是你在学校需要去上那些课。学科类的比如:道德与 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这些都是 学科类的。那非学科类的: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 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而且划重点,这次真正整治的应该是低学龄的辅 导机构,文件中高中并没有被列入其中。也就是说,培训机构并没有被全部打死,还是有点 希望的,高中辅导机构不受影响。换句话说,国家提高了培训机构的门槛。因为教小学、初 中还是很容易招到老师的。但是,高中教育培训就对老师的综合能力有了高要求,导致教育 培训机构如果想维系下去,就必须面临提高用人门槛。那小的培训机构就很难生存,就避免 了不正规的小机构收费跑路等很多乱象。最重要的是,不具有持续性。高中上完三年孩子就 撤了,去上大学了。不像小学生,初中生,在这一上可能就好几年。而且,高中只看成绩, 不出成绩立马换老师、甚至换机构。这样机构的口碑就和老师的综合素质成正比,这样其实 是对家长极有利的。
但你不得不承认,很大一部分低学龄家长因为这个培训班的消失,他们可能会更焦虑。 甭管他们出于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他们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也好,或者说他们坚信一块 玉未来有没有价值,主要看你怎么去雕它,也罢。这个政策一下来,这些家长我估计要挠头 了。
那接下来该咋办呢? 这里我插一句,我认为其实教育的本质就是挖掘学生的潜能,考试的本质是挑选优秀的 人才继续去深造,这两个事儿其实是不一样的。苏格拉底说过,我怎么会教你们有用的东西 呢?对,苏格拉底是教你去思考,不是教你怎么去学以致用,更不是教你去怎么考试,因为 他没有考试。而我们长期把这个教育和考试混为一谈,以为教育就是考试,考试就是教育。 实际上考试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方法之一,请注意是之一。当然放到个人身上,考试就是评 估你有没有能力继续往下走,继续深造的一一个方式。我们不妨把话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考 不上的,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去硬上了,硬上就会导致人才的错配,有些人天生就适合当手艺 人,你非要让他去读个本科、硕士,倒不是说他一定读不出来,但读出来大概率还是会回到 本来属于他的那个赛道。比如你看现在就有的高学历人才去卷烟了是吧,那你说读这个硕士 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是浪费自己的时间,浪费教育资源。当然我非常理解这些焦虑的家长, 不论出于什么目的,我觉得这些家长的未来,他们可能该加量的还是会加量。朋友跟我聊天, 就道出了这些焦虑家长的这个焦虑成因,或者说道出了一些事情的本质。他总结的特别好, 他说你看这些家长,他们每天就在看什么呢?他们就在看现在的公务员和那些大量的国企事 业单位,他们招人的标准是什么?这些家长就按照那个标准,去培养他们的孩子,基本上就 没错。哪怕未来你考不上公务员,或者说你进不了这些大型单位,你到那个什么民企或者一 些外资去也不会也太差。你看这话好像说的挺有道理是吧?但是,现在校外补课没有了,作 业也少了。那么你光靠学校学的那些东西,可能他就觉得这可能不够。
那这些家长还能做些什么呢?
第一个自己教,很难。第二请家教,价格肯定会高很多,这个其实也不适用于大多数家 庭。那最后,还有最后--个办法,我觉得是适用于大多数家庭的,就是让孩子尽量去通识。 所谓通识,简单来说就是扩大知识面。学科上我干不过你,我综合知识比你多,短时间之内 这个.可能不会在分数上体现,但是从长远来讲,投资回报率还是很大的。那要通识怎么做 呢?你又没有苏格拉底那样老师,最简单、最经济的办法就是阅读。而阅读最简单、最经济 的办法就是去图书馆。如果你能够每周花一个上午,陪孩子去图书馆读书,你也别给他规定 要读什么,他对什么感兴趣,你就让他读什么。然后每周借一些书回家来看,把这个事儿 坚持成一个习惯,我相信你就会看到一定的变化。当然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已经比较大了,比 如说初中了,甚至高中了,你带他去,他还不去,确实这个是一个问题。所以,这个事情可 能越小培养越好,越小开始越好。尤其是他还没有接触过手机游戏之前,就带他这么干,效 果应该是最理想的。你想这个事儿其实很简单,他在图书馆多待一分钟,他就少打一分钟 的游戏,这个账就得这么算。所以双减之后,我认为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在拼家长,家长能给 孩子带来什么部分,决定了孩子未来在哪条赛道。这件事情本身是没有对错的,纯粹看您的 价值观和孩子本身的一个情况。当然,你也要考虑一个环境和风向。或者从现在开始,就对 孩子实行兴趣教育也不晚。比如,最近在某音看到一个博主分享自己舍友的一个故事。故事 的主人公曾经是上海大学工商管理系的学生,小时候曾经学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钢琴。到了大 学不出意外的成为了文艺骨干,就在一次晚会上被大学的一-位教授看到了钢琴的天赋。劝 他改行重新拾起钢琴,并给他申请到了国外的全额奖学金。从此一路通常,现在是一位国外 有名的钢琴家。他的母亲就很懊悔自己曾经坚持孩子读工商,耽误孩子两年的艺术成长时间。 如果他没有遇到那位知音,他可能在上海某交易所,或者某个公司艰难拼搏,努力在上海买 房扎根。所以,教育机构的整改,是我们国家以后的方向就是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专项人才。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赛道,家长就要学会提前挖掘孩子的潜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s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