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脑瘫儿童的语言训练》,欢迎阅读!

脑瘫儿童的语言训练
语言障碍是脑瘫儿童常见的并发障碍,其发生率约占脑瘫儿童的70%-75%。许多脑瘫儿童家长带着孩子到处寻医问药,为期待自己的孩子能象正常孩子一样走路,却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治疗。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如脑瘫儿童语言障碍得不到有效矫治,那么这种障碍不仅在不同程度上阻碍脑瘫儿童的语言交流,而且会影响今后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导致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很难适应社会环境。造成脑瘫儿童语言障碍主要有发声障碍、构音器官(下颌、口唇、舌等)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三个方面的原因。
以往脑瘫儿童的语言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只注意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训练和发音一训练:其实更科一学的方法应在进行构音器官训练之前,首先要训练脑瘫儿童全身状态。因为构音器官的运动受全身状态的影响,所以脑瘫儿童在进行语言训练时应配合PT、OT等训练,以此来改善其全身状态,那样治疗效果会更好。只有全身状态趋于正常,脑瘫儿童才能正常发音,下颌、口唇、舌才能正常运动。具体训练步骤如下: 一、控制全身的异常动作
为了有效地控制异常姿势,必须从头、颈、肩等大的运动肌开始训练,逐渐向下颌、口唇、舌等精细运动过渡。在进行训练前,必须消除脑瘫儿童的心理不安,尤其是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否则效果不明显。
脑瘫儿童全身状态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是语言训练的前提和基础。 二、构音器官训练
由于口腔肌张力异常和全身异常动作,使得脑瘫儿童不能灵活的控制构音器官,严重影响发声,因此应该特别加强构音器官的训练。首先是运动功能方面的训练,然后是在此基础上的构音和表达的训练。在发音的顺序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1.呼吸训练
首先应调整坐姿,应做到躯干要直,双肩水平,头保持正中位,使脑瘫儿童保持正确的体位再进行训练。练习的器具要由小到大,由轻到重,如吹气泡、吹羽毛、吹风车、吹玩具喇叭,吹哨子、吹蜡烛、吹气球等。 2.舌的训练
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吃的棒棒糖、冰淇淋等,让他们用舌头舔着吃,这样可以训练舌的灵活伸缩,增加面部肌肉和舌的运动机能。同时为提高舌的伸展性,运动的准确性,可以练习用舌舔口唇双角。 3.吸吮训练
先用短粗的吸管吸杯子里的水、饮料或牛奶,使其很容易吸到,然后再用长而细的吸管吸,使训练难度逐渐加大。这样的训练方法可以加强脑瘫儿童的呼吸能力。 4.咀嚼训练
是构音器官训练最原始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其咀嚼红薯条等难嚼的食物进行训练。 三、发音训练
应先从拟声词和较常用的词语入手,如爸爸、妈妈等,再逐渐练习词语、短语和句子。在练习句子时最好选择较为简单的儿歌或歌曲,先利用游戏或歌唱方式练习,使脑瘫儿童能松弛神经,把肌张力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其在欢乐的氛围中愉快地练习。在训练时要有正确的姿势,使其呼吸深而缓慢。
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沟通,提高脑瘫儿童运用语言沟通能力,是语言训练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因此,要充分发挥家庭在脑瘫儿童语言训练中的作用。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可参与这一训练过程,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语言训练师必须要给予家长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指导。如提高脑瘫儿童的认知能力,带领他们多听、多观察,增加与其说话和活动的量,做游戏时与其一起进行呼吸训练,发声训练等,寓教于乐,以引起患儿训练的兴趣。 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训练师和家长要有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同时要给予患儿适当的夸奖或表扬,让他们树立学说话的信心,鼓励他们发声的积极性,提高其主动交流意识,促进语言发育,开发智力,最大限度挖掘其语言能力,以提高其生存质量,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G7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