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儿童心理咨询技术规范 情绪障碍 梦魇

2022-11-20 04:07: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育儿知识:儿童心理咨询技术规范 情绪障碍 梦魇》,欢迎阅读!
育儿知识,梦魇,技术规范,心理咨询,障碍


梦魇或者称之为恶梦发作,是指儿童从恶梦中惊醒,回忆恐怖的梦境而引起焦虑和恐惧发作。

【诊断】

本病的诊断可以参考以下美国睡眠医学会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中的恶梦发作(梦魇)诊断标准(1977

1、临床标准

A、患者至少有一个突然从睡眠中醒来的周期,常伴有强烈的害怕、焦虑和即将受到伤害的感觉。

B、患者立即可以回忆惊恐害怕的梦中内容。

C、从梦中醒来后立即处于全部警觉状态,意识浑浊或定向务障碍比较少出现。

D、至少包括以下一个特征:

1)在发作周期后入睡延迟和不能迅速恢复入睡; 2)发作周期通常出现在习惯睡眠的下半夜。 E、夜间睡眠多导脑电图显示:

1)在REM睡眠开始后10分钟出现突然醒来; 2)在发作周期里出现没有与睡眠联系的癫痫活动表现。 F、可以出现其他睡眠障碍,例如:睡行症和睡惊。 2、最低诊断标准 ABCD 3、严重程度标准

轻微:每周发作期不超过一次,没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功能的损害。 中度:每周发作期超过一次,但不是每晚都发作,有轻微的心理社会功能的损害。

重度:每晚发作,有中度或严重的心理社会功能的损害。


4、病程

急性:1个月或不足1个月。 亚急性:6个月或超过6个月有。 【治疗和教育

对于频繁发作而且对儿童造成影响的恶梦发作(梦魇)应该进行治疗,应该避免导致梦魇发作的各种应激刺激,少数严重患者目前可以采用抑制REM睡眼的药物治疗。临床常采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丙咪嗪和氯丙咪嗪。使用剂量应12.550mg之间。

2、中枢兴奋药物如利他林1020mg/d 上述药物应逐渐停服,以免症状反跳。

心理治疗也有一定疗效,即通过训练来控制梦境内容。对睡眠周期不规律的儿童可进行睡眠卫生教育,以减少发作频率。

本病预后较好,多数病儿随年龄增长而症状减轻或消失。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6T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