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国古典舞的委婉含蓄

2022-12-01 03:05:5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国古典舞的委婉含蓄》,欢迎阅读!
中国,古典舞,古典诗词,委婉,含蓄
论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国古典舞的委婉含蓄

作者:张志峰 孙红瑀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8



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国古典舞在审美特征上有很多交融之处,其中委婉含蓄的意境是它们在艺术上的共同特点,分析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国古典舞在意境上的委婉含蓄。

诗歌和舞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最初的阶段,诗、乐、舞总是融为一体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它们逐渐分离,各自拥有了独立的形式,同时在艺术上相互借鉴和融合。在漫长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实践中,诗人和词人逐渐形成了在意境上的审美倾向追求。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遥远时代的原始歌舞和中国古代宫廷舞,并且本身就有许多与古典诗词的相通之处。在中国古典舞蹈的具体表演中,展现出的对于意境上的委婉含蓄追求,是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特征相交融的,也成为了二者在审美追求上最典型的一部分。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推崇委婉含蓄,文学作品也带有这样的特点,通常带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就“含蓄”做了专门的解释:“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弱不堪优,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就是指含蓄的意境是不用文字直接表达的,要含而不露,才能尽显意蕴。“不著一字”说的是不靠语文字就可以获得文采,正是强调作品的言之不尽。

在李白《玉阶怨》中,可以体现出这种意境美。“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是一首宫怨诗,虽然题目上带有“怨”字,全诗却一个“怨”都没有,但从诗句中看,“夜久侵罗袜”却可以表现出主人公独立阶梯之上已久,而且是在夜晚无人之时,以致冰凉的露水已经浸湿罗袜,在浓浓夜色之中,可以看出诗中的主人公伫立之久,幽怨之深。主人公由屋外到屋内,把水晶帘拉下来,抬头望月,沉默无语。也许正是因为孤寂才与月为伴,也许是不忍让月孤单,才与月为伴,人月相伴,主人公的无限幽怨只有月能读懂,这样的沉默加深了怨的程度。这首诗中没有进行任何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以抒情的笔调写人,全诗看似平淡,却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意境幽深。这首诗正是突出了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倾向。

中国古典舞在意境上所表现的委婉含蓄,相比其他舞种是特有的,它受中国古典诗词和古典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追求意境美的时候,经常塑造出一些文雅、内敛且带有优美气质的女性形象,这些女子有的出现在带有故事情节的古典舞作品中,有的出现在以表现某些情感为主的作品中,其形象文采出众、贤淑大方、清秀文静,不仅有大家闺秀的端庄,而且有世外精灵般的气质。通过这些出众的女性形象,观众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舞体现的含蓄委婉的美以及那种清空飘逸,情高韵远的意境。

在众多的舞蹈作品中,以《扇舞丹青》中的艺术形象最有代表性,带有典型的诗化气质。舞蹈是以演绎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为主题,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将中国古典舞与书法、绘画、折扇甚至包括剑术融为一体,在形神兼备、虚实相生,浑然天成的境界中,形成了含蓄蕴藉又雅致恬淡的艺术效果。整个舞蹈没有任何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在表演时充分运用了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在技巧使用上恰到好处,用可以表现手臂展现力的折扇与舞蹈动作协调配合,使整个舞蹈充分表现出书法和绘画的韵味,产生了书画艺术的美。

在中国古典舞中,以“圆”去表现意境的委婉含蓄。在观看古典舞时可以看到许多圆形的动态,这些圆形动态贯穿于整个的舞蹈表演之中,带给了古典舞别具一格的风韵。在古典舞身


韵的练习中,包含圆形动态的动作训练贯穿其中,舞蹈艺术家将这些动态概括为八个字——圆、曲、拧、倾、收、放、含、仰,这是中国舞有别于其他舞种的本质特征。在舞蹈表演之中,舞者身体遵循“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的运动规则,配以“圆”的运动路线,形成了表演的最独到之处。“圆”的形态,具有整体性和对称性,它没有棱角,没有直线的延伸感,首尾相接,无始无终,圆融圆满,看到圆,我们可以联想到代表美和善的团圆、团结;可以看到虚怀若谷,包容万象的胸怀和容纳能力,不骄不躁、平和大度的处事心态,可以体会委婉含蓄的意境和一种辩证的哲学态度。

戴爱莲创作的双人舞《飞天》,以舞蹈的形式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展现在舞台上,在《飞天》之中,舞者充分使用了中国古典舞中的圆形动律,将壁画中唯美的形象,变为生动地舞蹈作品,最重要的是舞者充分使用了长绸,将中国传统的长绸技艺融合在舞蹈中,以浪漫的手法、高雅的韵味塑造出了女神的形象。舞动的长绸本就是敦煌石窟壁画之中飞天的主要舞蹈手段,长绸的舞动给人一种飘逸之感,有了长绸的随风飘动,观者可以想象出飞天在天际的自由飞舞,给人一种立体、生动又形象的美感。

24米长绸的表演过程中,经常以在空中划立圆、平圆、八字圆的表现,把圆的运动轨迹表现得更加饱满。舞者通过身体动律的圆,带动出绸子表现出来的圆,把人带到一片祥和的气氛之中,整个意境含蓄委婉,和谐升平。飞天以圆的动律去表现舞姿动作所注重的中国古典舞的内敛,表现出一种含蓄的、圆润的中国文化,长绸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在随着飞天舞者身体膝、胯的移动所形成的S型动律变化中,表现的更加含蓄、更加神秘。

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二者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典型代表。几千年来,随着它们的不断发展,审美特征上有很多交融之处,其中意境上的委婉含蓄成为了最鲜明的特点,也成为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从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国古典舞的委婉含蓄中,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且更好的将其传承。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Sq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