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2022-11-05 10:05: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两首》》,欢迎阅读!
古诗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课《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学习本课时,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

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

图文结合,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读、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依据本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学习《赠刘景义》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学生背诵古诗)

2

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首古诗,从琅琅的读书声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座宝库,领略古诗诗画合一的美妙

情境。

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评注:诗生之间的对话导入不仅点明学习的任务,更重要的是点明本课学习方法之一——看

图学诗,诗画合一。 二、处读古诗,读准字音

1

借助拼音自由读第一首古诗,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诗句,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拼音或同

学。 2

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给谁的吗?从哪里知道的?(理解“赠”的意思)读诗题。

3

指名分行读,学生互相评价,进行正音。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

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象画面。思考: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

学生再读,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评注: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古诗的学习更是如此。这两部分的教学设计通过解题、初读,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意,初步进入诗的意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赏析诗句,美读古诗

页脚内容




1

荷花在哪个季节盛开?是什么样子的?(出示七月荷花的图,理解“擎雨盖”

2

你见过盛开的菊花吗?是什么样子的?到了深秋,菊花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出示“菊花凋谢”

图,理解“残”和“傲霜枝”

3

出示“荷尽菊残”图,再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多种形式的练读,让学生们读出可惜的、敬畏的感受。

【评注:古诗的教学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优美。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看两幅图画,对比荷花凋谢后与菊花凋谢后的不同形态,以画配诗,为学生理解诗句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

体会出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概,悟出诗的意境,达到读中悟情的效果。

可是,诗人却把赞赏送给了秋天。虽然,秋天没有了明艳的花朵,却有……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读读这句诗,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五、通读全诗

学生自由练读,配乐朗读、背诵。

【评注:自由练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配乐读,可以让学生再次感悟全诗,触发学

生深入地体会。 六、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2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学习《山行》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秋末的美景,那么,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

学习《山行》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

指名读,形式评价。

三、再读古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

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2

学生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生再读课文,全班讨论交流,解决疑难。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四、美读古诗

1

学生多种形式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

配古典音乐,放课件。

页脚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7V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