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姜养生的故事

2023-01-02 21:5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人吃姜养生的故事》,欢迎阅读!
古人,养生,故事
古人吃姜养生的故事

作者:林

来源:《祝您健康》 2014年第7



■林

中医认为生姜有祛风、解表、和胃、温经止痛的功效。在炎热的气温下吃一些生姜能起到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对于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等有暑热表现的病人,适当喝点姜汤大有裨益。中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脑。

在我国, 食用姜的历史相当悠久,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食用生姜的养生俗语谚语,比如 “早吃三片姜,赛过人参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男人不可一日无

姜”。 在炎热的夏天,因为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不止老百姓懂得生姜的养生功效,而且自古以来流传着很多名人食姜的故事。

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神农尝百草,以辨药性,误食毒蘑菇昏迷,苏醒后发现躺卧之处有一丛青草。神农顺手一拔,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过了不久,肚子里咕噜咕噜作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神农姓姜,他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让自己起死回生。

孔子活了73 岁,这个年龄在春秋时期绝对算是高寿。这和孔子健康的饮食观和卫生习惯是分不开的。其中就有姜的功劳。《论语》中记载孔子说过:“不撤姜食,不多食。”每次吃饭,他都要吃姜,但是每顿都不多吃。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孔子食姜的嗜好进一步做了阐释,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

苏轼在他的《东坡杂记》中,记载了一则常年食姜而延年益寿的趣闻轶事。苏轼任职杭州太守时,有一天,他去净慈寺游玩,拜见寺内主持主持年过八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面色红润,双目有神。苏轼感到十分惊奇,问主持用何妙方求得如此长寿。主持微笑着说:“老衲每日用连皮嫩姜切片,温开水送服,已食四十余年矣。”苏轼受此启发,写了一首《健身歌》:“—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甘)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煸也好,红颜永不老。”

明代徐霞客是旅行家,孤身上路,长途跋涉,生病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徐霞客的行囊中必备的一样东西,就是姜。他每天早上都有嚼食生姜的习惯。姜能够促进阳气的生发,使人活力旺盛,精力充沛。野外露宿,湿气侵入,偶感风寒,他就立即“饮姜汤一大碗,重被袭衣覆之;汗大注,久之乃起,觉开爽矣”。

生姜还救过皇帝的命。民间传说,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征战河南音山,身染瘟疫,久治不愈。当地百姓献方“生姜萝卜汤”,刘邦喝后病情大减,再一喝即药到病除。另一传说,南北朝时期,宋明帝喉中长疮,疼痛不已,脓血不止,到后来,连水都咽不下去了。当时的名医徐文伯诊断后,认为明帝是中了生半夏之毒,让明帝每天吃三次生姜,每次吃五两(古代16 1 斤)。果然不久之后就解除毒素恢复健康了。

可见,姜实在是个好东西,要想长寿健康,不妨常常吃点姜啊。

(编辑 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Lp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