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数字养生口诀

2023-01-06 18:5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人的数字养生口诀》,欢迎阅读!
口诀,古人,养生,数字
古人的数字养生口诀

今天小编就聊聊古人的数字养生口诀,古人特别重视养生,养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不少文人墨客也精于养生,总结了许多的养生口诀。 古人的数字养生口诀

一德

明朝文学家吕坤认为:“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德是一种品质,对他人宽厚仁德,自己心中的烦事便会减少很多,心情好了,人也就精神了,自然也就延年益寿了。

二安

著名文学家、养生家苏东坡曾经说过,养生在于“二安”,即安心与安身,安心的意思是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情,切忌大喜与大悲,情绪不要太过波动,这样才能有益于身体。安身便是要有一个稳定的居所,能够安身立命,休息的场所,不要总是旅行颠簸,损害身体。

三戒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戒,戒之在色,戒之在斗,戒之在得。”这句话其实蕴含这养生的哲理,戒色是提醒人们房事需要适度,行为应检点,;戒斗意为减少争斗之心,修身养性;戒得便是要看淡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孔子能够长寿,便是遵从了这三戒。

四准

明代的大医学家万密斋认为养生之术有四大准则,寡欲,慎动,法时,却疾。这与现代养生所提倡的准则基本一致,首先要清心寡欲,看淡得失;适度运动,不过度的劳动;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并遵守执;有病要早早根治,切忌拖延。

五解

宋代文人周守忠认为,解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解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解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解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解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只有理解了七情六欲与人身体的关系,方能控制好情绪,从精神层面做好养生。

六节


明代养生家江绮石在其著作中写道:“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这也是对人体器官如何保养的一个阐释,从精神层面调节生理层面,以达到养生的成效。

七食

清朝医学界石成金提出了七条有关“食”的养生要求。“食宜早些,不可迟晚”,吃饭的时候尽量少早一些,不要等肚子饿得咕咕叫时才吃。“食宜缓些,不可粗速”,吃的时候慢点,细嚼之后在咽下,不能图快,粗粗的嚼几下就下咽。“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吃八九成饱就可以了,不能吃撑了。“食宜清淡。不可厚味”,吃的饭菜要尽量清淡些,糖盐不要放的太多。“食宜温暖,不可寒凉”,吃饭要趁热吃,不要等凉透了才吃,而且要少吃寒凉之物。“食宜软烂。不可坚硬”,吃的食物多吃柔软宜消化的,少吃不好消化的。“食毕漱口,令其洁净”,吃完东西要马上漱口,保持口腔和牙齿的健康。这“七食”事实上就几乎包括了我们在饮食上应当注意的问题。

这些养生口诀所传达的养生之法都已被现代人所认可,但是能够做到这几点的却很少,只有认真对待养生,认真践行这些养生之道,才能够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古代名人的养生妙招

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同情、友爱的情感。寿,则有两层含意:其一是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谓之寿”。也就是说,有些人他们的实际寿命也许并不很长,但他们的业绩和英名却可以传之久远,其寿可以说超过常人。

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一个在物质享受上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已,损公肥私,自已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

孟子提出了“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把仁义看得高于生命,认为必要时应该“舍生取义”。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QL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