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样本

2022-10-28 03:54: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样本》,欢迎阅读!
开题,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样本
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样本



论文题目 On Translating English Metaphors into Chinese英语隐喻汉译)

一、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选题旨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重点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研究结合起来。 二、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对隐喻的研究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 &Johnson(1987)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 & 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径。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隐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三、主要研究的内容: 本文分五个部分。

()简要介绍隐喻与语言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不可忽视文化背景并简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论述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 ()分析隐喻的特点,从人类文化的共性论述其可译性。

()讨论隐喻的汉译标准、难点、过程、基本方法以及根据语境而确定译法的原则。 ()详述隐喻汉译的方法和技巧,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对每种方法的使用都不能走极端。 结论部分,总结研究隐喻汉译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四、论文提纲 1.引言

2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 2.1隐喻的定义

2.2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术语 2.3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 3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 3.1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 3.1.1习用性隐喻 3.1.2新生隐喻 3.2英语隐喻与汉语隐喻

3.3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可译性 4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 4.1翻译的标准

4.2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难点 4.3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过程

4.4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基本方法及原则 5.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方法与技巧


5.1直译法 5.2意译法 5.3转译法

5.4直译和意译结合法 五、参考文献:

[1]Aristotle. “Rhetoric” (W. R. Roberts, Trans.) In W. D. Ross (Ed.) The Works of Aristotl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Original Work Written ca. 330 B.C.), 1924.

[2]Brodkey, Linda. Review: The Languages in Metaphor. College English, 1988, (1): 89-94 [3]Goatly, Andrew. 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 London: Routledge, 1997.

[4]Jin Di and Eugene, A. Nida. On Translation.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5]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6]Nida, Eugene A. & William, Reyburn.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New York: Maryknoll of N. Y. Orbis Book, 1981.

[7]Soskice, J.M. Metaphor and Religious Languag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5. [8]Tylor, Edward Burnett. Primitive Culture. London: John Murray, 1871.

[9]陈宏薇(不加汉语拼音,下同).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10]陈文伯.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 [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80. [1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1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1989. [13]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14]冯明之. 英文成语故事 [M].香港:万里出版社,1992.

[15]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6]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 [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94. [17]徐莉娜. 隐喻的翻译 [J].中国翻译,1999(3):18-22.

[18]冯珏华.从修辞现象到认知现象--谈隐喻的两大分类[EB/OL].http://www.ilib.cn/A- ISSN~1000-

8284(2006)07-0315-63.html.

六、预期的课题进度计划

1201118 完成开题报告

2 .2011410 完成初稿,并上交指导教师审阅; 32011420日提交论文第二稿; 42011429日提交论文第三稿;

5201156 -- 515日继续修改论文直至定稿; 62011520日提交毕业论文; 72011614-23日准备论文答辩; 82011624日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七、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一)条件

1.已经修完英语专业的所有课程,对英语国家概况和跨文化交际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具备有关本论文研究所需的丰富的书籍、期刊等参考文献; 3.已经收集较丰富和全面的文献资料 4.具有上网条件及丰富的网上资源。 (二)方法及措施

1.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mi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