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给科技进步杂志社写一封稿件800字》,欢迎阅读!

给科技进步杂志社写一封稿件800字
古稀眉蹙,难觅无形网络登何处;耄耋指颤,不知纷乱屏幕点哪般。佛家说人世有三种精神苦楚: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中,科技与老人之间越来越宽的鸿沟也正在让这三苦不断加深。正因如此,我国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才更体现出具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在此,请允许我谈一谈:三桥飞架鸿沟,天堑变温途。
一桥曰保留线下服务,助老人跨越“爱别离”。居里夫人曾说:“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是想强调在进行研究时,科学家应该更关注手中工作,而不必在意人情世故。可当科技成果已经产出,在面向全社会普及时,我们就不能再只注意事,不注意人了。老人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线下办事模式,如果仅仅因为新科技更加先进,就一刀切地将其全面推广,却不管老年人能否适应,只会让老人在与熟悉的生活方式割裂时产生“爱别离”的无措。因此,国家让线上、线下服务并行,正是让科学逐渐融入生活的最优方案。
二桥曰提供适老产品,助老人跨越“怨憎会”。伽利略说:“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诚哉斯言。新的科技产品不断迭代,本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幸福,可如果不顾老年人作为大多数人中的重要群体的实际需求,只是一味求新,无疑会增加老人对新科技的怨憎态度。所以,我国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便充分体现了社会对老人的耐心与温情。当为老人量身定做的更简单、友好的操作系统和配套服务逐渐推出,老年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到科技发展的红利。
三桥曰加强宣传教育,助老人跨越“求不得”。计算机学家姚期智曾落篆:“科学精神就是求真、求善、求美。”这里的“求善”,便是告诉我们科学在推广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对人的关注。其实多数老年人并非不想跟上这个时代,只是有时科技门槛过高,他们确实力有不逮,求而难得。针对这一现状,我国能够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智能技术在老年群体中的推广应用,实是至善之举。当老人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科技产品茫然无措时,自会有相关宣传教育工作者手把手陪伴他们前行,并温和地告诉他们:“慢慢来,我们等您。”
《礼记》描述的大同社会需要实现“老有所终”,我认为这里的“终”,是指老人不仅可以在物质上衣食无忧,还能在精神上愉悦满足。让我们欣慰的是,当科技不断拓宽着老人与时代之间的鸿沟时,我国架起的保留线下服务、提供适老产品、加强宣传教育等三座桥梁,不断帮助着困境中的老人避免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从而与科技和谐共处,安享晚年。
鸿沟可跨,谁言科技皆冰冷;三桥飞架,且看天堑变温途。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