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解读重点

2022-10-19 16:22:4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解读重点》,欢迎阅读!
沁园春,长沙,解读,重点,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解读重点

作者:刘艳芝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04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43-01

《沁园春·长沙》与传统的悲秋之诗很不一样,全诗充满自由奋发昂扬向上的豪气。为什么会给我们这种感觉?在教学中,笔者有以下几点解读重点。 1 上下阙领字和词中独特的用字

上阙的字和下阕的字历来有专家进行解读,但在教学中却未对此做出教学处理。一方面,一个看字统领上阙描绘眼前的湘江秋景图,恰字统领下阕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革命气概。另一方面在教学朗读中十分强调这两个字,体味其感觉,领略其好处,除了这两个字重读外,后面的语句应该读的连贯、舒展、急促以展现那种一气呵成的气势。

词中独特的用字(击、翔、浅、遍、尽、透、争、层、漫、百、竞等)是全诗最精彩之处。在教学中应该重点解读。

通篇意象所产生的自由奋发、充满生气的感觉其实是由这些独特的用字带来的。首先,我们来看最著名的击和翔二字,本来鹰是天上飞的,鱼是水里游的。是客观的现在有了作者的主观感受,鹰有了奋斗有了搏击,有了自由。鱼呢,像鸟飞翔一样,自由自在任意遨游,目的是要表达出这一彻底的自由奋发感。《沁园春·长沙》为什么能给我们自由奋发昂扬向上的感觉,那么,此两处用字的教学就理应做出最明确、最干净、最彻底的回答。

教学中的解读不应该杂乱与粗疏,正如李泽厚有一论述:审美感受经常是朦胧而多义,但它同时又异常细致而精确。这是不同于逻辑思维的另一种非语言所能传达的心理感受的精确。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继续解读,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二句应当脱化于《诗经·大雅·麓》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但更应进一步指出,这化得好,将的客观描述变异为主观意态的,乃更好地表现了那种彻底的自由奋发之状。把渊改为浅底之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是空游而鱼翔更近一层,鱼象鸟一样自由飞翔,在空中自由的任意,毫无阻拦的任其遨游,任其飞翔,这是诗人主观感受一种精神的展现,客观特征为主体精神服务,主体精神同化了客观特征。

又如红遍、尽染、碧透也深刻的体现了作者自由奋发的主观精神内核。这几个独特的用字使语言落到实处,让学生细细品味才能悟到词的妙处。正如北师大王宁教授:一千一万座山要红就红个遍,一层层的树林要染就一丝不剩地尽染,漫江的水要碧蓝就蓝个透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Eg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