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白鹭》说课稿 王天沙》,欢迎阅读!

-
《白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抒情散文《白鹭》。说课的内容分为: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白鹭》是小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首先从外形美的角度,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然后从活动美的角度写了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全文条理清楚,语言流畅而传神,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三、说重难点
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 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四、说教法、学法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对文本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再结合本篇文章语言优美,意境如诗的特点,我主要采取设置朗读法和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图片、音乐的渲染和老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另外,由于我班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也不强,所以我还设置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又可以在讨论后确定答案在回答,慢慢提高参与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之相应,我设置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
教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步入新课
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感染,所以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白鹭画面,让学生先从视觉上去感受白鹭之美,教师在悠扬的乐曲中朗诵杜牧的白鹭诗,引入新课。导语是这样的: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
-
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眼中的白鹭。文化不会受时空的限制,人性是相通的,一千多年后,又出现了这样的白鹭画面。那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郭沫若笔下的《白鹭》,那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这样就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二)感情朗读,感悟“外形美”
由于上节课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所以我直接向学生出示问题:在作者眼里,白鹭是怎样的?
让学生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精巧的诗
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2-5自然段,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引导学生抓住“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一句分别从白鹭的”身段美”和“色素美”来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在体会“身段美”时,提问学生,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白鹭身段的大小?学生很快就可以想到对比的写作手法,从而体会白鹭的“身段美”。体会“色素美”时,让学生抓住“ 雪白”、“ 铁色”、“ 青色” 结合“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来理解白鹭的“色素美”,有了对文本的理解后,让学生试着一边观察图片,一边有感情地读课文的2-5自然段,让学生在直观地感受着白鹭的色彩美中,不露痕迹的引导学生读出白鹭的“外形美”,感悟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感悟“活动美”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白鹭还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在学习6-9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轻声读这一部分,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几幅白鹭的画面?并分别给出题目:“钓鱼图”、 “瞭望图”、 “低飞图”。再让学生把图片贴到相对应的位置,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三幅画面有更为直观和多元的理解,为后面面体会“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打下基础。
在欣赏“钓鱼图”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这一节,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让他们在品读中体会拟人句表达出的喜爱之情以及比喻句的韵味十足。从而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
在欣赏“瞭望图”时,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白鹭真的是在望哨吗?它可能在干什么?提示学生通过“早晨”、“孤独”、“悠然”等词想象出白鹭也许在目送早出的同伴、思念远方的亲友、欣赏清晨的美景……就这样,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瞭望图的回味无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D8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