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年级《司马光》朗读》,欢迎阅读!

三年级《司马光》朗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4课的课题是《司马光》,这是在小学阶段第1次,学生们学习文言文,这个文言文讲述了一个流传很广的小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
第24课《司马光》是第8单元的第1篇课文,这1单元中体现的是“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一件简单的事。
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跟随杜老师的脚步一起走进语文书第102页《司马光》。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差异。
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让我们读一读102页的《司马光》,全文一共30个字,我们先借助注音把内容读准,然后再试着按节奏把它读熟。
二、课文朗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文的朗读内容,大家观看文章的时候,可以点击屏幕右上面的小耳麦,在小耳麦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语言来读,根据大家的喜好可以自由选择。)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接下来,同学们可以按照上面标记的停顿符号,标到书中,在自己读的时候多去体会,做简短停顿。)
三、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则流传在民间的小故事:有一次啊,司马光和一群孩子们在庭院里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瓮是什么呢,就是口小肚大的陶器,在图中我们能看到感受到像我们生活中的大水缸,只不过水缸的口是敞开的,而瓮的口是收紧的),这个小孩爬上瓮后就失足落水了。大家看到后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去砸这个瓮,瓮被砸破,水一下子喷涌出
来,水没了,落水的小孩也得救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感受到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全文是文言文,篇幅比较短小。文言文和现代文所表达的方式是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全文只有30个字,里面表达的意思却不少。
比如,文章中用了许多贴切的动词,“戏、登”描写出了孩子们尽情游戏玩耍,攀爬时候的样子;“跌、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孩子跌入到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而“持、击”让我们感受到在危急时刻司马光能够沉着冷静、机智地面对这件事作出的反应;“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来的状态。
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和精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2l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