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丁尼生诗歌Break,Break,Break

2023-02-11 03:42: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丁尼生诗歌Break,Break,Break》,欢迎阅读!
Break,丁尼生,浅析,诗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丁尼生诗歌 BreakBreakBreak

作者:张莉 吴素静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4

【摘要】BreakBreakBreak 这首诗是英国诗人丁尼生于1834年为悼念英年早逝的朋友哈勒姆而创作的。该诗的主要特点是节奏快、爆破多,是诗歌形式和内容结合的典范。本文主要分析了该诗的韵律之美、音乐之美以及意象之美,通过对诗歌韵律和意象的阐述将诗人思念朋友的心情描写地酣畅淋漓,并通过对诗歌韵律的阐述为读者展现了如何欣赏英文诗歌并从中获得乐趣。

【关键词】音乐韵律意象 引言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代表诗人。早在孩提时代,英国作家丁尼生就对诗歌和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诗歌艺术形式的完美,并强调作品的音乐效果。他的诗歌融合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风格,他的诗像水明沙净的小溪而不像野性不驯瀑布,像暴风拂过带露的草地而不像西风横扫森林和海空。随笔作家哈勒姆是丁尼生最亲密的朋友,于1833年因脑溢血突然逝世。这首诗BreakBreakBreak是丁尼生在哈勒姆死后创造的,寄托了对亡友哈勒姆的哀思,是一首十分著名的触景生情诗。丁尼生的诗作题材广泛,想象力丰富,形式完美,辞藻华丽,音调铿锵。他的诗歌大都音韵和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所以丁尼生被称为文字音乐本章将以丁尼生的BreakBreakBreak为例分析丁尼生的诗歌,从中发现诗歌中的音乐美和形式美。 诗歌BreakBreakBreak音乐

诗歌语言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诗歌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音韵和节律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在欣赏诗歌时,也要通过诗歌来欣赏其语音、格律上的美。第一行作者连用了三个单音节词“break break break”,三个清辅音/k/ 连续发音,非常像海浪拍击岩石的声音,将读者一下子就带到了海边;而三个长元音 /ei/ 的运用,则让读者领会到了诗人心灵的破碎,听到了其内心的不断哀叹。第二行用了五个长元音词,前四个都是 /ou/ 最后一个长元音是 /i/ 长元音的显著特征就是音调长,音程长。这种特点在音乐上产生的特点是它会达到一种低沉而缓慢的节奏,给人一种不快乐的感觉。双元音在发音过程中有一个从前音向后音靠拢的过程,所以一般是前长后短、前重后轻的特点,所以它们听起来同长元音有一样的效果,低沉,这就让读者听起来缓慢、深沉,产生一种肃穆感,尤其在末尾,诗人通过充满感情的 “o sea 二词发出了一声悲痛的长叹,深深地感染了读者。另外,/L/ 音的使用(well hill still)产生了一种轻柔的音乐效果,使诗歌读起来节奏缓慢,这与诗歌的忧郁沉思的内容是相互统一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歌BreakBreakBreak之意象美

丁尼生是个抒情诗人,善于触景生情,他总是喜欢把大自然和自己的心情或精神状态联系在一起。诗人在诗歌的第二行运用了“cole gray” 这两个词来修饰石头,这正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那种冰冷。诗人独自站在海边,海浪拍打着岩石,就像什么东西敲打着自己的心,又暗示了诗人因挚友英年早逝悲痛心碎(breakheart),与诗节首句碎吧(break有双关意义。而眼前是充满活力的渔家兄妹在打闹,还有唱歌的水手,他们形成了一片欢声笑语的场面。这个场面与独自在岸边忧伤的自己形成鲜明的对比,就更加衬托出诗人的孤独。使诗人不禁回想起与亡友的美好时光。因为,过去的美好时光再也不能重现,不禁使诗人心生惆怅。同时加重了对亡友的思念之情,对亡友的思念表达了诗人此时独自一人面对一片大海的孤独心态。近处的欢喜之音虽然在耳边荡漾,然而读者能感受到的只有诗人发自内心的哭泣之音。但是,对丁尼生来说,生和死又不是截然相对的,此时面临的大海就是生命和死亡为一体的生动象征。因此在描写海浪拍击岩石时,作者用了你的灰岩,似乎那使得海浪破碎的冷冷的岩石也是大海有机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拍案曲》一詩不仅寄托了作者对亡友的哀思,也表达了作者对死亡的接受。

诗歌BreakBreakBreak 之韵律美

人们喜爱诗, 因为它短小精悍, 内容丰富,它不只给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 还能领略到它的音乐美。诗的语言除了理解度外, 还有感官度、感情度和想象度等。《碎了、碎了、碎了》在音律上, 很有造诣。可以说是诗歌中形式与内容和谐的典范。全诗共分四节,每行基本三个音节,节奏多变化。诗的第一行作者连用了三个单音节词“break break break”,三个清辅音/k/ 连续发音,而且元音[ ei] 与爆破音[ b] [ k] 结合, 都是重音而无轻音,形成了非常响亮的声音效果,而且读起来节奏快,像海浪拍击岩石的声音,它们尖锐刺耳, 掷地有声。而且通过这三个重音不断重复, 诗人很好地把大海的波涛不断撞击岩石上的那种碎裂声音传给了读者, 从而把失去挚友而撕心裂肺的悲痛表现出来。除了第一句子外, 其它部分节奏并不快, 属抑扬或抑抑扬格。虽然每行基本上三个音步, 但长音较多。每节二、四行押韵, 脚基本是[ ei] [ i ] 。而且诗行前半部分多是[ ai] [au] [ou] 等圆唇音, 行末多为[ i ] 唇音, 使人联想到哭泣的样子。所以通过声音的渲染,节奏的变化, 诗人思念好友的情意凄恻而缠绵之情洋溢出来。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丁尼生这首诗歌BreakBreakBreak意象及音韵的分析与赏析,我们感受到了丁尼生对失去亡友之后那种深深的孤独之感及与对亡友的浓浓追思之情 同时我们也听到了那如泣如诉的哭泣之音,如大海一样绵延不决,这首诗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无论是轻松的格律, 还是庄严的格律, 都要依诗体含义而定, 形式必须适应内容。这首诗不论是从小处音韵上的变格以及选词的精巧,还是整个诗篇的诗体,对于我们欣赏其他英美诗歌有很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指导意义。总之,学会欣赏诗的读者将在这中间感到读诗的无限乐趣。我们要提高朗读诗的能力, 让声韵发挥它的力量。脱离了声韵, 也就不存在诗了。 参考文献

[1]白彬.音义联想的艺术再现——Wilfred Owen Dulce Et Decorum Est [J].四川: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4.

[2]刘元侠.诗歌《过沙洲》赏析[J].安徽:华东冶金学院.2000.

[3]田野.Tennyson 诗歌中的语音象征选析[J].河北: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 [4]汪晶.音美、形美、义美的完美统[J].浙江: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2004. [5]乐金声.英诗语言的意象功能[J].山东:山东外语教学.1998.

[6]张治国.浅析丁尼生短诗《鹰》的音乐美和形式美[J]. 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Yc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