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小组互助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浅析小组互助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杨光
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21期
【摘要】 小组互助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从集体主义出发旨在忽视传统教学法劣势,集中大学生彼此互助交流,通过组织学生小组互助学习活动,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并促进学生个性和社交技能的发展。本文从该方法定义,包含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其优势和问题提供相关建议,希望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用该方法尽绵薄之力。
【关键字】 互助学习 小组讨论 责任分工
一、小组互助学习
小组互助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互助学习是以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合作学习指为完成小组共同任务,学生有明确责任分工,其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分配任务控制教学过程,该方法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小组精神和意识,发展合作互助和欣赏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合作学习中有五个至关重要的因素:1)积极的相互依赖 2)面对面相互促进交流 3)个人责任 4)小组人际技能5)小组进程。
二、大学英语课堂小组互助学习优势
1)来自同一个年级同龄学生,使得他们彼此能适应接收信息,能激发参与意识,提供交流机会,加快学生掌握习得英语过程。2)提高学生英语熟练度,学习能力和激发英语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其次共享丰富学习资源,了解彼此不同的想法。3)提高英语学习方法,分享学习成果,快速稳固地掌握知识。4)提高学生听力,语言表达力,语言组织力,尤其是口语练习。5)协作学习使学生在追求互利活动时培养自控力,营造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和发散性思维,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判断能力,极大地减少学生焦虑。6)小组互助学习是小组行为而非个人行为,能建立和加强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地位,推动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能力和习惯,增强学生责任心和对同伴学习进程的关注度,培养社会能力,时间控制力,组织掌控力。7)根据每个人优点明确角色分工,形成组员竞争意识。8)能增强师生交流关系和学生间关系。教师教学目标不只是教授词汇和语法,还要集中在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人际技能,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环境。
三、大学英语课堂小组互助学习存在问题
1)师生缺乏小组互助学习意识。教师认为只是简单的单边讨论交流,忽视了适当的合作形式选择,内容选择,课前师生准备,没有注意到如何有效分组,如何将学生独立思维力和小组合作结合,如何给予组员综合目标性评价。2)教师没有对学生任务分配提供足够指导,只随便分成二人组或者四人组,每个成员没有清晰的责任分配,学生也无法进入小组讨论状态,自然无法获得讨论结果,有些学生在讨论中忙于习题或和组员聊天,这些都会降低英语教学效率。3)
个别老师认为小组互助学习是一种普遍教学方法,误认任何时间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该方法,而成功的小组工作首先需要有合适适当,有趣味和激励性,而难度又在小组接受范围内的任务。4)学生的小组互助学习方法并不科学,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a) 小组没有真正交流,组员固执己见拒绝听取意见。b) 功利主义:为达到共同目标小组成员用汉语交流。c) 权威专制主义,擅长英语的成员占据讨论大部分时间控制全局,某些难以用英语叙述的成员没机会表达想法,使内向学生隐藏想法,也为那些企图逃避学习任务的懒散学生提供可乘之机。5)缺乏有效评价方法和标准,长此以往学生得不到教师和小组成员的评价与鼓励,不能及时认清自己的优势劣势。
四、建议对策
1)通过对该理论的消化吸收教师对该方法有更深远理解,提高管理控制课堂技能,对教学经验反思和总结。教师起着指导,协作,促进,参与的作用,课前准备好讨论的问题,发现学生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和师生交流。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明确小组责任分工和分配。考虑到学生性别,个性,能力,英语熟练度,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分组,组长由老师和组员共同选出,组长和教师详细说明和安排任务使学生充分发挥优势,教师要平等民主诚实地对待每个人。3)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在学生可接受能力范畴内,详细向学生解释说明如何清晰表达看法,而不是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4)教师应根据集体评价和过程评价基础上,从分工是否合理,小组合作方式是否适当,组员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理性评价,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和歧视主义。5)设计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问题,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利于心理共融默契的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自我调整和相互调整。
参 考 文 献
[1] 郑汉文. 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
[2] 柯政. 学习中的小组合作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03(6).
[3] 王小康, 赵斌. 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与反思[J]. 价值工程.2012(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w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