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2022-12-29 15:0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欢迎阅读!
古诗词,鉴赏,技巧,方法
浅谈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作者:吴洁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20年第03

要:古诗词阅读鉴赏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笔者从发挥想象与联想,进入诗歌意境,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诗歌情感,鉴赏炼字炼词,感悟诗歌魅力等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阅读鉴赏的技巧

关键词:古诗词阅读鉴赏,想象与联想,表现手法,炼字炼词,意境,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65-1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是各种文学样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它以美妙的韵律和丰富的感情使人吟咏回味。因此,无论是从考试角度,还是从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角度,培养和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都成为每一个语文老师肩负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结合教材及近年来的中考试题,谈几点古诗词阅读和鉴赏的方法。 一、发挥想象与联想,进入诗歌意境

阅读诗歌首先要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之中,进而准确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要想进入诗歌的意境,就必须从分析形象和画面入手,需要发挥大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感情体验和生活经历,让诗歌中的形象和画面丰富起来,把跳跃的感情连缀起来,把隐含的意义揭示出来。 笔者在教授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简要分析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所描绘的景象及表达的情感?有不少学生容易把这种题目当成是简单的翻译句子来做,那就大错特错了。直白的翻译只能破坏诗歌的意境,毫无诗情画意可言。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首先提醒学生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发挥想象和联想,选择恰当、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诗中展现的景象和画面:寥廓明净的秋空,万里长风吹送鸿雁,面对如此壮美的景象,不由得激起诗人高楼酣饮的豪情逸兴,然后用准确的词汇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最后联系具体诗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的学生看到这两句诗里有,就马上想到悲伤、凄凉这样的字眼,其实只要稍微注意诗句中的关键字长风万里”“酣高楼就不难发现这两句描绘的是


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面对如此壮美的景象,诗人酣饮高楼、烦忧尽扫,当然是精神振奋、满怀豪情。

教师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一道题,而应该是一类题,这类题目还可变身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几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等等。

二、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诗歌情感

古人云诗以言志诗者,根情,优秀诗歌的魅力不仅写景如画,更在于借助恰当的方法来表情达意。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用典、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其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等。 还是以《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为例,说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妙在哪里?这是常规考题,诗人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尽的愁思比作砍不断的流水,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内心无法排遣的愁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作适当迁移:你读过的诗词中与这两句写法相似的还有没有?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诗歌,比如《相见欢》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再如2017年苏州中考語文试卷第六题第1小题,宋代词人蒋捷《一剪梅 舟过吴江》上阙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解答这道题,就要考虑抒情的一般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词的上阙既有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直言愁闷之多,待酒浇,借酒浇愁,可见愁闷之深,同时又用景物描写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烘托内心的愁闷之情。

由此可归纳出此类题型大体的要点:(1)准确指出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运用这种方法,(3)概括此方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鉴赏炼字炼词,感悟诗歌魅力

古诗词语言富有表现力除了借助以上说的方法技巧外,还有一个制胜法宝——炼字。不是练习的练,而是锤炼的炼,就是根据诗歌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选择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如《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首诗中都有一个字,试比较其含义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解答时,首先要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其次联系语境描绘诗句展现的景象,最后分析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春望》中的字有杂草丛生之意,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荒芜凄凉之景,表达了诗人忧国忧家的情怀。《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字有幽深之意,准确而生动的描写了山寺的幽深宁静,表达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同样,这样的题目也可以变身、迁移:这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这个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表达效果?而且这类题目往往还可以和上面所讲的诗歌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比如:古人写实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请简要分析李白《渡荆门送别》的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字的表达效果。是随着的意思,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看不见的景象,形象低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古代诗歌是汉语言的精华所在,是语文教学的制高点。正所谓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掌握恰当的方法、运用一些技巧,古诗歌阅读鉴赏在学生的眼中才不会那么无从下手。

(作者单位:昆山市第二中学,江苏 昆山21530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gd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