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美学思想的分期及经验主义美学思想

2023-03-21 00:3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康德美学思想的分期及经验主义美学思想》,欢迎阅读!
美学,康德,思想,经验主义,分期
康德美学思想的分期及经验主义美学思想

康德是德国18世纪大哲学家,他对于美学领域的思考和贡献被认为是近代美学的一次深刻反思和重大创新。康德美学思想的核心思想在于,美学应当是一个处理审美经验评价的学科,它需要确定何为美和丑,审美经验和评价,和艺术作品的特征。在康德看来,美学领域的知识可以分成三个分期:感性论(前康德期)、分析论(中康德期)和判断论(后康德期)。而其中,康德关于经验主义美学思想的形成和表达则主要集中在感性论和分析论这两个时期。 感性论阶段

康德早期对美学的思考主要体现为对感性经验的探究。他认为,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不是基于知识或概念的理解,而是基于感受和直接经验的。他将美学领域比喻为感性领域,人们在这个领域内通过感性直觉获得美和艺术作品的认识。

在这一阶段,康德主要提出了“美感审判力”这一概念。他认为,美感审判力源于感性直觉,它是人们从事美学评价的基础。康德认为,审美体验是一种“无目的的意向”,在这个意向中,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不是建立在对作品意义的理解,而是建立在对其外在表现形式的感性直觉的普遍性共鸣之上。这是一种难以理性解释的感性交流,创造性地表达出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内在结构。 分析论阶段

在分析论阶段,康德对美学领域中形式和结构的研究成果更具体、更系统和更深入。他提出了创作规律和审美规律的构想。在他看来,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其能否调动人们的感性直觉,更在于它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感受和理解。因此,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遵守一些规律。

康德在《创作力的批判》中提出了“审美想象力”的概念,这是人们能够把艺术作品的各种元素结合成为有机整体的能力。同时,康德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成功仅取决于其形式和结构,而不是其主题和内容,因此艺术作品只是通过传达感性直觉从而引起共鸣,而非通过传达思想和知识。 判断论阶段

在后期的判断论阶段,康德关注的是艺术作品的价值如何进行评价。他提出了“普遍性感性直觉”这一概念,强调要在客观对象的基础上进行主观判断。康德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不能仅仅采用普通的感受,而应该是在思维和感性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康德也强调了艺术作品的文化历史社会环境因素在价值评价中的重要性,认为艺术作品的创造和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 总结


康德美学思想是近代哲学美学领域的一大创新,其重要之处在于把美学领域从直觉和感性中解放出来,让人们从中看到了美和艺术作品更加深刻的含义和价值。尤其是他关于经验主义美学思想的表达,更让我们能够理解人们对于美的各种认识和评价,引导我们从更加深入的角度去探究美和艺术作品的特征和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U1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