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双雄与难兄难弟之匡胤匡义

2022-08-16 00:1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绝代双雄与难兄难弟之匡胤匡义》,欢迎阅读!
难兄难弟,双雄,绝代,匡胤,匡义
绝代双雄与难兄难弟之匡胤匡义

赵匡胤,生于公元927年,卒于公元976年,终年49岁。他于公元960年建立宋朝,976年去世,在位共计17年,庙号“太祖”。赵匡义,又名光义,即位后改名为炅,赵匡胤同母亲弟,生于公元939年,比兄长小12岁。宋朝建立后被封为晋王,公元976年继兄长为宋朝第二代皇帝,于公元997年去世,终年58岁,在位共计22年,庙号“太宗”。赵匡胤年轻时代便投身军旅,向以作战勇猛著称,曾随后周世宗柴荣多次出征讨伐南唐,以赫赫战功而晋升为禁军头领―――殿前都点检。建立宋朝后赵匡胤又指挥大军先后平定后蜀,南唐等割据政权,结束了自五代以来的混乱局面,初步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基础。赵匡义成年后也随父亲、兄长一同参军,虽然不像大哥那样威名远扬,倒也中规中矩,也算没有辱没“将门虎子”的赞誉。在继承皇位后,吴越主动上表归附朝廷,随后赵匡义率军攻破北汉都城太原,完成了大哥生前未竟的遗愿。然而事实求是地讲,赵匡义无论是战略部署还是战术指挥的水平都比他的大哥差了许多,几次北伐契丹都损兵折将,无功而返,不但没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反而损失了大批训练有素的军官士兵,严重消耗了国力。如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的高粱河战役,赵匡义御驾亲征,大军已经攻至今天北京西直门外,然而由于忽略了阻击耶律斜轸与耶律休哥的援军,致使宋军腹背受敌,大败溃退后兵甲粮草全部丢弃,连堂堂天子赵匡义也狼狈不堪,赶着一辆驴车慌忙逃命。北伐的失败,使赵匡义在武功不克的情况下,只得转向文治。他在位期间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组织编纂“太平御览”等大型图书,开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继兄长“杯酒释兵权”后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确立了文官政治。不能否认,这些措施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守内虚外的政策使宋朝逐渐积弱,燕云十六州的丢失更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祸根。总体看来,赵匡义还算得上是一位称职的皇帝,完全有资格与兄长赵匡胤并称“绝代双雄”。但是赵匡义的即位始终有些不明不白,毕竟这种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方式与传统的父子相传相比,可谓名不正言不顺,以致有了“斧声烛影”这样的千古疑案,而赵匡胤两个儿子莫名其妙的英年早逝更是加深了后人的怀疑。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定,翻开历史书我们会发现,自赵匡胤公元960年建立宋朝直到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朝总共有过18位皇帝,其中北宋和南宋各9位,有趣的是,北宋由赵匡胤建立,传至钦宗赵桓时被金朝灭亡,而赵桓是赵匡义的直系后代。南宋是由赵桓的九弟赵构建立,可笑的是在南逃的路上赵构受了惊吓,以致终生不举,绝了后嗣。这时由于英宗一脉(仁宗无子,英宗是过继的从子)子孙几乎都被掳至金国,已无人可寻,不得已下赵构下令寻访太祖赵匡胤的后人,结果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赵伯琮(即位后改名赵昚)得以入主东宫,于是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后来崖山海战时随陆秀夫蹈海自尽的小皇帝赵昺也是赵匡胤一脉的后代。巧合的是,赵匡胤兄弟的后代各自出了8位皇


帝,算上他们兄弟,两家坐天下的人数恰好是9:9,可谓旗鼓相当。而北宋由赵匡胤建立,灭亡在赵匡义后代的手上;南宋由赵匡义后代建立,却终结在赵匡胤后代的手上,兄弟两家的遭遇几乎如出一辙,真是“天理循环,有始有终”啊。如果泉下有知,当这对难兄难弟会面后,无法想象他们对无能的子孙该如何气恼。不过有道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当前世的一切都已成空,相信他们也不会再对往事耿耿于怀,或许会把酒言欢,相约来世再作兄弟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Jn.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