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六年级下册数学与七年级上册数学之间的衔接》,欢迎阅读!

浅谈六年级下册数学与七年级上册数学之间的衔接
新疆博乐农五师九十团学校 朱群升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第三学段的数学内容与第二学段的数学内容既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又在的二学段数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产生飞跃。因此,六七年级的数学老师应瞻前顾后,找出这些联系和区别,使六年级的学生平稳过渡到七年级的学习环境中。对六七年级数学的衔接问题个人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 送
六年级下册数学将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领域的内容分为六快,即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和简单的统计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师要引领学生将小学阶段分散在各年级中所学到的知识,按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表格式、括线图、集合图等形式,进行必要的梳理、分类、整理,弄清它们之间的来龙去脉,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这样不但有利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实为升入七年级打好数学基础。
二 迎
学生升入七年级,课程增多,内容加深,任课老师与学生接触少,学生一时很难适应。部分学生因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上的不足造成学习松懈而掉队。这就迫使七年级的老师尽快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等多方面的情况,使学生很快适宜于七年级的学习生活。作为七年级的教师应在中小学数学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让学生顺利的过渡。
〈一〉、复习巩固,唤醒记忆。
人的记忆有遗忘的倾向,为使学生唤醒对小学数学知识的记忆,七年级的数学老师,有必要与学生一起把分布于小学里的知识内容重新梳理,绘制出知识网络结构图,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方法与形式,使同学们在脑子里再现小学阶段学过的知识,加深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巩固。为学习七年级数学搭好引桥的架子。
〈二〉、教学中由浅入深,抓好知识的过渡。 1、数与代数方面。
〈1〉负数的引进。负数的引进是学生对“数”认识的一次飞跃。教师要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多举一些实例,如区别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等等,从发现中把负数引进。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有理数的分类。
〈2〉对乘方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 与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 出发,再次理解a 与a 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乘方。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小学见过的是一些简单方程,像2x=50 、 3x+1=4等。探究一元一次方程,学生要打好用字母表示数、式的基础,实现从具体数到抽象数,从数及其运算在转入式及其运算的飞跃。在具体教学中,即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对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有理数与有理式、等式与方程、方程与不等式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 ,从而抓好知识间的过渡。由于引进了用字母表示数和式,同学们的一般思维比较顺畅,可以使未知数与已知数共同组成一个等式(即方程)。所要区别的是方程的应用:小学里列式(或解方程)解题的思考是以综合为主,即从已知出发推得未知,而七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则是抓住等量关系,以分析为主,教师要通过比较它们的差异,使学生体会到新方程的长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数学中学生已经获得的有关知识和能力,搭好新旧知识之间的桥,帮助学生渡过从解简易方程到解一元一次方程。
3、空间与图形方面。
认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要从生活中的物体入手。七年级数学教师在与学生一起探讨有关内容时,尽量指导学生巩固小学阶段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与特征,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分类。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为以后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学习基础。
三 规范
以上所论述六年级的“送”与七年级的“迎”侧重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衔接,在此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衔接略作简述。
1、暑假作业的布置。
小学毕业后往往没有暑假作业。部分小学毕业班的老师存有解脱的心理倾向,对学生暑假的学习生活也不作过多的要求,加上小学生的自觉性低,自学能力差,部分学生暑假虚度了光阴,再加上同学们对文化知识的遗忘,暑假开学升入七年级时文化水平就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所以六年级毕业班的老师如果能邀请七年级的老师来给学生布置课内与课外作业,来充实学生的暑假学习生活,这样能引起学生对暑假学习的重视,为升入七年级做好准备。
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小学到中学,随着课程的增多,老师授课艺术的不同,七年级的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第一,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课准备。第二,认真听课,记好课堂笔记,以备复习时用。第三,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以便完整的把握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第四,做作业:要看清题抄准题,理清思路,一次做对,做题规范,认真检查。如果有错题及时订正。第五,教会学生写单元小结,逐步在较高的层次上会知识概括等等。使七年级学生从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入手对数学的学习有个良好的开端。
3、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刚刚踏入七年级门槛的学生,同小学生一样,“自制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课堂上老师仍要把发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放在重要位置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要充分的让学生眼、耳、手、脑、都得到合理的使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另外,让学生适当选读课外读物,培养兴趣,开阔视野。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六七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知识结构,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一个衔接的机构,使每个知识“点”知识“段”成为整个“知识链”。尤其是七年级的数学教师,要抓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新知识的探究与旧知识的回顾结合起来,这样就能降低探索问题的难度,使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n7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