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时代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工具及应用》,欢迎阅读!

网络时代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工具及应用
作者:杨晓辉 何荣杰 朱海波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8期
杨晓辉1,何荣杰2,朱海波2
(1.赤峰学院 网络与信息管理处;2.赤峰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知识管理对于提高组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知识及知识管理概念的基础上,对知识管理工具及其分类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网络时代高校教师选择和应用知识管理工具的策略。
关键词:知识管理工具;高校教师;应用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196-02
一、知识与知识管理
知识(knowledge)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既包括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也包括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某个个体(或机构)有能力进行改变或进行更为有效的行为的方式。知识具有可共享性、非磨损性、无限增值性、二象性、主观性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物质的特殊性质[1]。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各种信息和经验的无序集合,而是一个动态的、与人或组织相交互的系统。要充分利用知识,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必须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关于知识的内涵和分类,引用最为广泛的就是世界经合组织(OECD)1997年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所提出的观点,即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力知识(Know-who)。前两种知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后两种知识则被认同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人类对于知识的管理几乎从文字的发明以来就开始了。然而作为一种理论和社会化实践活动的知识管理却是在当代知识经济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理论与实践源于20世纪80年代,知识管理概念首先在1986年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被提出,并把2001年确认为知识管理年。知识管理是指以系统的方法发现、选择、组织、摘取信息,并向需要知识的人传递有用的信息。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显而易见,知识管理不是传统的信息管理,其重点不是对技术和信息的开发,而是为了提高个人创新和集体的创造力;知识管理也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各种可行解决办法的一种综合,是通过知识共享、集体智慧的运用来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应用的迅速普及,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用于自己的工作、生活。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人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知识管理工具及其分类
知识管理工具是实现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移技术的集合。知识管理工具和数据、信息管理工具有很大区别,知识管理工具不仅仅是数据、信息管理工具的简单改进。从这三种工具的功能来看,数据管理工具处理的重点支持企业运营的“原材料”,如销售数据,库存记录等基本数据。它通过数据图表的方式,使组织能够生成、访问、存储和分析数据。数据管理工具包
括数据库、数据仓库、搜索引擎和数据建模工具。信息管理工具主要用于信息处理,例如自动化的信息搜索代理、决策支持技术、经理信息系统和文档管理系统。数据、信息管理工具与知识管理工具的区别在于,这些工具不能捕捉复杂语境信息和知识内涵的多样性。数据、信息管理工具的特点决定了它们不能十分有效地支持知识管理。比如,对于“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这一诗句,如果没有相应的历史背景知识,对它的理解可能就仅限于字面。但实际上,这一诗句所以广泛流传,在于其所传递和表现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场景的描述,更多的是当时社会背景、政体专制特别是文化专制的体现。知识工具的作用就在于,它不仅仅帮助人们完整地保存这一诗句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这一诗句及其产生环境。也就是说,知识管理工具是支持知识管理、实现知识管理过程的信息系统[2]。
概括起来,知识管理工具和信息管理工具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知识管理工具能为使用者提供理解信息的语境,以及各种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仅仅是信息管理工具的简单改进;第二,知识管理工具不仅面向显性知识,还面向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对于组织的技术创新具有更重要的意义[3]。
有关知识管理工具的分类,不同的研究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进行不同的分类。北大的钟琳根据组织的知识生命周期将知识管理工具分为三类[4]:产生、编码和传播工具。潘旭伟等人从知识管理概念模型角度,将其划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开发、知识锁定、知识共享、知识利用、知识评价六类[5]。徐福缘等人从知识转化过程的角度将其分为知识社会化、知识外化、知识转换、知识内化四类。
也有学者从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所实现功能的角度,将其分为功能单一的知识管理工具和综合性的知识管理系统。功能单一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主要实现某种特定功能。比如:时间管理工具Desklook、Outlook、Gmail等,文档管理工具Total Commander、Office等,知识获取工具Google、百度等;知识积累工具Blog、Wiki等,知识的交流共享工具ICQ,MSN,QQ等;综合性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包括PKM2、Mybase、NoteExpress、Evernote、OneNote等。当然,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角度的划分不可能是绝对的,同时过程的划分也不可能是绝对的,如人员在组织内获取知识,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是组织的知识共享;许多工具是跨多个过程的,比如知识地图,既可看作是知识获取的工具,也可看作是知识共享的工具。
三、网络时代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工具应用策略
选用知识管理工具应该考虑到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工具要简单而有效,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知识管理实施方法独自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管理, 并且这种管理的效果自己可以感觉得到;二是经济原则,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不需要额外投入,以每个教师均能获得和应用为主。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每款个人知识管理工具都各具特色,在知识管理的某个领域具有优势,而在另一个领域则相对不足。因此,教师在选择知识管理工具时,需要考虑到个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高校教师知识构成的复杂性和形式的多样化,不存在可以全面解决知识管理问题的某个“全能”工具。为了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往往需要使用多种知识管理工具协同操作。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可以选择一些当前主流软硬件工具,例如微软Office、MS Outlook等常用软件,以及概念地图、心智地图、网络日志等辅助工具。目前,许多教师使用Blog 或是QQ空间来作为自己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不仅是发布信息的平台,也是评论与交流的平台。Blog或是QQ具有隐形知识管理工具的功能。由于隐性知识不象显性知识那样系统、严密,通常是零星、破碎的一些主观感受,但这些感受却反映了教师的心理历程及情感的细微变化,属于隐性知识的内容。利用Blog或是QQ空间可以使教师的这部分隐形知识显性化,从而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第二,知识管理工具其实质只是工具,人才是知识管理过程的关键要素,应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在知识管理领域,研究者根据知识管理的两个维度(人和技术)提出了两种策略:分类编码策略和个人化策略。知识管理的组成要素:KM=(P+K)S,其中“P”指“人(People)”,“+”为“技术手段(Technology)”,“K”指“知识(Knowledge)”,“S”指“共享的管理机制和文化(Share)”。因此,知识管理简单的来说即通过技术的手段(+)将人(P)与知识(K)充分结合,并通过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和文化(S),使知识的价值成指数级提升。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实践,将高校教师知识管理扩充到人、技术、知识和文化四个维度,由此构建四维的知识管理工具使用策略。
第三,个人在选择知识管理工具时,要针对自身专业特点和工作学习需要并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及学习习惯进行选择,同时还要考虑将知识管理工具同学校的组织结构、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的特点相结合,使知识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专业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石,在信息严重超载的今天,高校教师应当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利用各种个人知识管理小工具对个人资源库进行整合管理,以便把一些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换成可系统利用和扩展的个人知识,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并通过交流的方式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知识管理工具仅仅有助于知识管理,不能代替知识管理其它方面的内容,如战略、组织结构和学校文化等。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是实施知识管理的物质基础,教师通过对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可以高效地进行知识整合,提高其在社会和组织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仇元福.知识管理理论与应用及工具的研究[J/OL]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KCMS/).
〔3〕刘敏,吕楠楠.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比较与分析[J/OL].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
〔4〕钟琳.知识管理的软件[J].图书情报工作,2002,(8).
〔5〕潘旭伟.知识管理工具[J].中国机械工程,2003,(3).
〔6〕徐福缘.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技术与工具[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2).
(责任编辑 王文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y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