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的中职幼师普通话口语教学》,欢迎阅读!

谈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的中职幼师普通话口语教学
摘要:对于中职学校的幼师专业学生来说,要想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并顺利地踏上工作岗位,普通话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
关键词:普通话口语表达兴趣 流利
幼儿教师资格证从2015年开始实行全国统考,其中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其中笔试部分对语文的要求是要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得与处理能力。面试部分对学生的普通话,交流沟通做出了有关要求,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比较准确、简洁、流畅、有条理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从试卷结构来看,写作题和材料分析题分值占到了整个试卷的48%,口语表达能力在面试中占到总分的15%。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他们本身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中职学校往往更注重弹、唱、跳、画等艺术素养的培养,相应地减少了对学生文化知识素养的培养,所以要让他们顺利地通过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全国统考,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何让中职幼师学校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基本素养,让他们在教师资格证的全国统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是我们当前急需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对幼儿进行普通教育,使幼儿学会说普通话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首先,应从认识下手
正确的认识为行动指明方向,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可以通过广播、小报等多种形式、方法、手段提高幼儿教师乃至全社会人们对普通话的认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普通话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急切性,让大家都来热衷学普通话,讲普通话。
二、紧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突出教学重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作为教师,口语表达是他们从事工作的基础,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对其今后的教育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面试尤其突显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应更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敢于表达;还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表达。其次,我们要让学生善于表达,提高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然后通过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最后,要多创设口语表达的实际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如开展各种场合的自我介绍,主题班会中的即兴发言、即兴演讲,模拟求职应聘等,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口语的实际运用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二)其次,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教育部门可以举办普通话培训班,由浅入深地讲解普通话,教幼儿教师学普通话,使他们真正掌握普通话的发音、声调、语调,成为自身拥有的宝贵财富,以保证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正确性、随即性、科学性。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普通话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要从事幼儿教育这一职业,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感染与培养,要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取舍,让课文内容和专业更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更融合。教学和学生相结合,要做到教法得当。我们应正视现状,承认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现实,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
参与意识,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一)学生的手动起来。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让学生的口动起来。针对中职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在教学中可采用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三)学生的脑动起来。在普通话课堂,必须首先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思维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职业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要求幼儿教师消除心理障碍,坚持讲普通话,至少在幼儿园中的时时刻刻都讲。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像新闻、广播都是用普通话,而本地人都能接受,习惯了。只要幼儿教师持之以恒,加之推广普通话的浪潮,久而久之,人们也会习惯、认可的,就不会再有什麽奇怪的眼光,私下的议论了。而且,坚持讲普通话,不仅可以使自身水平得到锻炼提高,还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学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幼儿接受这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再施以正确的引导、科学的传授,幼儿的普通话教育定会容易且有成效。
综上所述,普通话在幼师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一个教师的门面,积极备战全国教师资格证的统考,这样才能为学生接受,让家长放心,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2005
[2]《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C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