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智慧监狱建设之智能化指挥调度平台方案设计》,欢迎阅读!

智慧监狱建设之智能化指挥调度平台方案设计
摘要:为提高执法管理能力和教育改造水平,需改变传统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狱内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监狱服刑人员的自动化管理、预警监控系统,从而提高其安全性和管理效率。因此,本文基于GIS技术,对智慧监狱指挥调度平台方案设计思路进行阐述,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智慧监狱;智能化;调度;系统;设计 引言
调度命令是调度员处理日常行车工作中的有关问题,以及在非正常情况下组织并指挥有关部门和人员办理行车工作的带有约束性的指令。目前,我国列车调度命令主要由调度员人工编写,通过计算机调度命令软件、传真或者电话向相关部门或人员传达。调度命令编写工作占用了调度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特别是在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过程中,要求调度员在短时间内根据已有信息发布出正确的调度命令。
1调度命令智能生成模型总体架构
调度命令智能生成模型针对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场景。一般来说,当应急处置情况出现时,在铁路局层面上信息的收集和上报都主要集中在调度所,凡与列车运行相关,或是发生在运行列车上的各种信息,现场人员一般都直接向列车调度员反映,可以说列车调度员是整个事件的信息汇聚点。列车调度员通过各方反映的情况编写调度命令,并直接将调度命令发往各受令方。基于以上特点,本模型将相关部门或车站发出的预警文本信息作为模型输入,信息提取与转化后输出对应的调度命令。
主要分为神经网络模块和调度命令修正模块两个部分。将预警文本信息处理后的词序列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该神经网络是一个seq2seq模型,神经网络输出初始调度命令。由于生成的初始调度命令与标准调度命令的部分内容存在一些误差,因此利用调度命令修正模块对初始调度命令内容进行修正、替换,得到最终调度命令,从而提高调度命令生成质量。 2调度智能化水平评价指标选取 2.1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调度智能化的内涵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通过深入分析智能运营调度技术在感知层、思维层、行为层2个层面的因素,本研究形成一个反映公交调度智能化水平全部性能特征的综合指标全集。具体分析如下:
(1)智能感知层面。智能感知具有自感知、自认知、自识别、自辨识等特性,它要求不仅需要感知信息,还需要能够对信息识别、辨识,因此公交调度在智能感知层面应包括数据的采集与数据的识别两个因素。GB/T36344—2018《信息技术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从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时效性、可访问性6个方面对数据的采集评价提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对于数据识别的具体评价指标,在公交运营调度过程中主要是对异常情况的识别,《技术要求》中要求公交调度系统能及时识别并响应调度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因此本文分别从识别异常情况的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3个方面来选取评价指标。
(2)智能思维层面。思维能力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推理、决策的能力。智能思维具有自处理、自寻优、自规划等特性,因此公交调度的智能思维应包括参数处理、数据分析优化、调度方案的决策规划3个因素。参数的处理是智能化运营调度的基础,《技术要求》中规定调度系统应具有海量
数据高并发处理能力,要求不能低于平均500条/s、峰值1000条/s,因此对于参数处理的评价,本文从并发处理能力和合理性两个方面来选取评价指标。《技术要求》中要求公交调度系统设置统计分析与辅助决策模块,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对于数据分析优化的评价,本文从报表生成、统计分析、辅助决策所体现的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3个方面来选取评价指标。调度方案决策规划是指能够根据感知参数的处理、运营数据分析优化后的结果生成完整的调度方案,故调度方案的合理性与参数处理、分析优化有很大的联系,为了避免评价指标的重复性与相关性,对于调度方案决策规划的评价,本文从调度方案编制的合理性、时效性来选取评价指标。 2.2定量筛选指标
由于初步构建阶段注重追求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完备性,易引起评价指标信息冗余、专家主观思想影响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初步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定量筛选。因子载荷的绝对值反映了指标与公因子的相关性,其值越大,表明该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越显著,越应当保留,否则越小则应当剔除。 3监狱管理的战略目标
3.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政策和监督制度
我国现行的监狱法当中,不少条款都属于概念性或是指示性的,很难有效指导实际执法,所以,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尽快构建更为完善的、细化的监狱法,从而能够为实际执法提供更好的指导作用。新修订的监狱法当中应对将监狱的独立法律地位予以明确下来,删除《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监狱职能的条款,并将这部分内容纳入到新《监狱法》当中来,让行刑活动的程序性条款得以更加完善,促进其可操作性的提高;根据“扁平式”机构设置原则来将监狱组织机构予以明确下来,等等。另外,在监督管理方面,我国也可参照国外做法,引进第三方监督机构来实现对各监狱的巡检工作,并负责监督假释、监外执行、监外就医阶段的社区矫正工作等,以促进监狱民警执法规范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的有效提高。
3.2合理调整监狱地域布局
监狱布局的合理调整有助于监狱民警生活条件和狱警子女受教育条件的改善,同时也有助于罪犯生活及改造条件的大幅度改善,继而能够促进狱警工作热情、罪犯职业技能与再社会化的提高。在对监狱地域进行重新布局与优化调整的过程当中需要立足全局,考虑到位,比如最新颁布的《监狱建设标准》当中针对新建设的、拆迁建设的监狱有哪些要求等。此外,还需要对罪犯分开关押、分别管理等相关情况进行深入调研,高、中、低戒备监狱的比例要合理搭配,未成年监狱、精神病监狱等不同类型的监狱及其人数、入监监狱与出监监狱数量等都需要做到合理设置,如此方能有效发挥出监狱职能。 4加快建设智慧型监狱
积极搭建智慧型监狱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要求,简单来说就是要依托于物联网技术,充分利用报警信息和监控图像资源来达到全面集成、整合、联动管理各方面信息,包括高压电网、巡更、对讲等各种安防信息和教育改造、劳动改造等相关的业务信息,让各个子系统之间都能够实现共享资源及互通信息。当前,伴随着我国大数据战略的稳步推进,“智能化”正在逐步代替“数字化”,为此,我国在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务必要加快建设起可共享互通信息、开放兼容的信息基础设施,且在规划建设初期就要确保起点和建设水平都要高。此外,为促进监狱核心战斗力的有效提高,还需要加快推进实战化应用智能化;尽快实现
网络化的物联网管理,让监狱的各项功能都能够实现智能化。上述措施能够为治本安全观的落实提高技术层面的支持,让看守防卫警力得以相应下降,监管工作压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还有助于教育矫正警力的不断增强及教育改造质量的不断提高。 结语
当我们在加快智能化的发展建设时,应着眼于监狱智能调度技术,着力于智能调度技术水平的评价,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监狱智能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传敏.智慧监狱的发展方向及价值定位[J].中国司法,2018(07):87-90. [2]邓远宁.智能化下谈大数据输电网运维管控平台构建[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9,3(09):106-108.
[3]于亮亮,杨明钰,吴昕昀,等.智能化电力信息系统调度监控体系[J].数字通信世界,2019(05):17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3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