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与智能化空间建设

2023-01-08 07:39: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智慧城市与智能化空间建设》,欢迎阅读!
智能化,智慧,建设,城市,空间
智慧城市与智能化空间建设

高小康

【摘 要】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当下城市建设的前沿方向.但作为当代城市建设理念的发展和更新.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城市建设的智慧化或智能化,而且需要更新“城市建设”理念,需要把研究视域从传统意义上地理行政城市扩展到具有更丰富内涵的空间。

【期刊名称】《中国建设信息化》 【年(),期】2016(000)009 【总页数】2(P18-19)

【关键词】城市建设 前沿方向 新型城镇化 空间建设 当代城市 城市空间结构 分形 公共空间 fractal 地理 【作 者】高小康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美学研究; 【正文语种】 【中图分类】TU241

从城市到空间:视域转换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当下城市建设的前沿方向,但作为当代城市建设理念的发展和更新,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城市建设的智慧化或智能化,而且需要更新“城市建设”


理念,需要把研究视域从传统意义上地理行政城市扩展到具有更丰富内涵的空间。 卡斯特尔的“新都市社会学”中提到信息时代都市空间的特点是地理社区与流动空间的二元对立与张力,这是认识当代都市空间的一个重要思路:都市是地理场所和流动空间两方面张力形成的复杂空间关系。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从这种复杂空间关系入手。

当代城市空间的多元性复杂性决定了空间视域的多样性,可以简要归纳为三种空间视域:观念,路上和“低头”:

观念空间——即由日常生活习惯和符号构成的常识性空间视域。

路上空间——以“路上观察”的理念和方法拆解习惯形成的空间意识,重新发现微观空间。

“低头”空间——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构造的空间关系。

不同视域展现出不同的空间景象及其文化内涵,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从不同空间视域的关系中构建智能化的空间管理系统:

观念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关系:机器句法与人本句法。 意象空间与路上空间的关系:宏观管理与细节管理 地理场所与移动终端的关系:场所管理与行为管理 智能化空间生态重构

智能化意味着创造新的空间生态关系。

1.城市空间结构:从集中到分形化(fractal)——社区关系的智能化重组。 集体消费模式向分形消费转换:职住关系与社区功能的重组。 2.城市交通生态:网络分形与集中交通的矛盾。

移动互联与物联的生态冲突:快递风波——传统交规困局所呈现的交通生态危机。 3.城市社区生态:微空间与社区的海绵化。 智慧管理效果评估:新场景


智慧城市建设功能的实现:智能化创新的设施和功能的生长性和可持续性—— “场景”化:创造新的生活场景,使新的智能应用改变现有的生活空间形态。 新场景的技术基础:智能技术应用的活态化——信息数据内容和技术平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不断更新升级;智能终端更加贴近、融入乃至影响和改造人们的生活;智能应用更人性、更安全。

新场景的社会管理景观:公共空间与公共平台智能化运行的“新常态”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突发、变异、不确定性已成为当代的常态。智能化的社会治理要形成社会治理的“新常态”场景:随机变化的预警、提示、对话、建议、反馈、矫正、优选等等柔性和弹性互动机制取代传统的刚性机制。

新场景的人文生态景观:日常生活环境中文化氛围的重构,核心是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活化以及学习社会的空间建构。城市人文景观核心是特定空间、群体的集体记忆、社会习俗和文化认同构成的传统文化内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AD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