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名词解释

2023-01-17 19:05: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的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诗歌
诗歌的名词解释

诗歌是文学中的一种特殊体裁,是诗人运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达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的艺术 诗歌可以大致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唐代以前,诗、词、曲合称为诗歌,是配乐歌唱的一种文学体裁,也是最早的诗体。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多用“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而且一般都押韵。《诗经》中的国风大多是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的句子,但也有杂言的,《小雅·鹿鸣之什》就是杂言的。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后人划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分为“十五国风,各“国风”都是一首诗,一般按照音乐的节奏和诗歌语言的声韵编排。“雅”分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乐歌,是西周王畿的乐歌,比“风”国风较为典雅正统。“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都是庙堂之乐歌,颂扬周王的文治武功。“风”“雅”“颂”的区别在于音乐和歌词的不同,三者所用的音乐和歌词各有侧重。风、雅、颂都是歌词的性质,只有“赋”是诗的性质,在音乐的发展上,从歌词上讲,则先有歌词后有音乐

诗歌体式基本有四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

“楚辞”这个概念在战国后期就已出现了,它与南方的“诗”是不同的概念,属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之文学 《楚辞》



- 1 -


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又称“骚体”“楚辞”最初是楚国民间的歌谣。屈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加工而成。与《诗经》中的“国风”相比,“楚辞”的突出特点是“楚辞体”。屈原的《离骚》是现存的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1政治内容、伦理道德的反映。

3、抒发情感、托物言志,常带有作者的主观情绪。 4、因创作时代和环境的影响而异,采用比兴手法,即借事物来抒情达意。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mN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