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南朝)鲍照《梅花落》“中庭杂树多”古诗词阅读理解》,欢迎阅读!

(南朝)鲍照《梅花落》“中庭杂树多”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梅花落① 【南朝】 鲍照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注】①梅花落:汉乐府横吹曲名。①鲍照:南朝文人,家世贫贱,在宦途上饱受压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本诗的内容是赞梅,诗结构单纯,一、二两句直抒己见,第三句作为过渡,引出下文的申述,诗歌以强烈的个性,明快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
B.“问君何独然?”这“问”的主语便是“杂树”。“杂树”将问题直逼到诗人面前,而接下来诗人的回答言辞爽直,绝无遮掩之态。
C.“念尔零落逐寒风”一句,诗人从对梅花的赞美转而对梅花凋落的惋惜,借以惋惜像梅花一样位卑志高、孤直不屈的人士。
D.这首诗虽是咏物,然其身世境遇、性格理想、志趣情怀无不熔铸其中,表现了诗人爱憎分明、刚正磊落的胸怀。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
1.C
2.①本诗运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写梅花霜中开花、露中作实的秉性来体现诗人的自我形象,表现了自己不同于世俗的高洁追求。
①本诗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将杂树的怯寒零落与梅花的不畏寒冷对比,衬托出梅花傲霜的美质,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贞品性的赞美之情。
①本诗运用比拟手法,杂树不服气的质询“问君何独然”,然后诗人爽快回答了爱憎的缘由,回答了自己“偏为梅咨嗟”的原因,一问一答,构思巧妙,更足以体现诗人赞梅花抑杂树的磊落胸怀。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②
C.“对梅花凋落的惋惜”错误。诗题为“梅花落”并不是实意的梅花凋落,“梅花落”是汉乐府曲名。“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三句实则在写杂树,是说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表现手法,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中庭多杂树,”这里的“杂树”和“梅”托物言志(象征)。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偏为梅咨嗟。含有象征意义。杂树,“亦指世间悠悠者流”,即一般无节操的士大夫;庭院中有各种树木,而人最赞赏的是梅花。“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梅花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作者通过写梅花霜中开花、露中作实的秉性来体现诗人的自我形象,表现了自己不同于世俗的高洁追求。
对比(衬托)。诗人与杂树的对话。“问君何独然?”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呢?”诗人答道,“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念其”之“其”,谓梅花;“念尔”之“尔”,谓杂树。全句意为,因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而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在此,诗人将杂树拟人,并将它与梅花放在一起,用对比的方式加以描绘、说明,通过对耐寒梅花的赞美,批判了杂树的软弱动摇,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贞品性的赞美之情。
比拟。杂树“问君何独然?”运用拟人的修辞,杂树以人的口吻,然后诗人作答。一问一答,构思巧妙,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对话表达诗人赞梅花抑杂树的磊落胸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w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