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欢迎阅读!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子集》校本课程纲要(六年级)
[日期:2008-11-10]
来源:dsqtxx 作者:曹立新
[字体:大 中 小]
一、 课程的一般项目: 1、主讲教师:曹立新
2、 教学材料: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子集》 3、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4、 授课时间:一学期20节 5、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二、课程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1、 在儿童记忆力发展迅速的阶段,通过背诵古典文化经典,开发起记忆潜能、陶冶其性情、健全其人格,培养聪明健康,知书明理,有着较高人文素养的下一代。
2、 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进下一代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 发扬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成树立优良的社会责任感,以正风气,以提民心。
4、 让学生在诵读高品位典范性的古今文学作品过程中,有机的展开科学的朗诵、演讲等基本技能训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文化积累。同时教学手段多样化,采取民乐欣赏,诗配画,表演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
1、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许多文化源头著作——如《论语》、《老子》、《唐诗三百首》等,具有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限制,至今仍极富活力,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2、 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的人具备这种人文素养。而这些千古美文将滋养着一代新人的成长——“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这些都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3、提高认识,重视并扎实地开展诵读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和学生都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学期初各班对诵读要求有计划,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必背篇目与自选篇目背诵相结合,可以举行“班级诵读比赛”、“古诗文知识竞答”、“诗词配画”、“诗词配文”、“师生对诗”等等小型而多样的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
4、每节语文课预备铃响教师准时进入教室组织学生开始课前两分钟的诵读(可以培养好学生小干部,让学生自行组织)。
5、每次语文早读安排十分钟诵读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加强诵读指导,开展小型而活泼的诵读活动。让每天清晨的校园内充满“子曰”、“诗云”朗朗诵读声。 (三)课程实施:
1、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以学校为基地,并与外部力量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对学生、家长、学校乃至社区都都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课程,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
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2、确定授课时间、地点、参与听课、评课指导,及时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 (四)课程的评价: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一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二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三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二是学习的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P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