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课

2023-05-03 12:4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课》,欢迎阅读!
上好,如何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课

【摘要】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过程中,上好每一节课对于学生的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能够上好每一节则是每个教师不断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本文宏观层面上对如何上好一节课进行了探讨,即备好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教学方法恰当、教学结构合理、教学语言生动、板书整洁、教学态度从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关键词】一节好课 目标明确 内容科学 方法恰当 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般认为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及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几个环节,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上好每一节课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上好一节课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备好课

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需要备好课,而且不只需要备好一节课。我们常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用在教育上同样适用,教师在讲台上一节课四五十分钟,而备课则需要长期的积累,特别重要的是尽可能的博览群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一切底蕴皆来自读书。内容涉及各个方面。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中提到: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他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当别人问他你花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就是说,这位历史老师用终身的时间在读书,以此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至少要有一桶水才行。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纲宽泛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发达,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只有博览群书,不但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应拓宽知识面,每天不间断地学习、上网查阅资料或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树立终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的备课,从而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轻松灵活地驾驭课堂。



要想备好课,除了博览群书之外,还需要深入的钻研教材,包括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明确教学目的、任务,重点、难点等基本问题;对于学生的了解也是备课的一个部分,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兴趣、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才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备好课的另一个工作研究教学方法,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题的内容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自身条件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便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2.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而制定的预期达到的教学果。课程改革提出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上课的过程中,师生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着教学标进行。是否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依据。



3.教学内容科学

教学过程中,内容必须是科学的、系统的,教学重点突出。教师要正确无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课上,也应该交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式,并且及时地、准确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错。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教师在某些方面的知识有可能不如学生了解的多,在课堂上会遇到学生提出一些自己不太清楚的问题,那么,不可以对问题置之不理,也不应该不懂装懂,胡乱回答,而应该和学生一起在课后去探究此问题,以得到正确科学合理的解释。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是上好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4.教学方法恰当

教学方法的适当选择以及灵活运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有很多,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切当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种教学方法尽可能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5.教学结构合理

教学结构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所占用的时间、顺序及其衔接方式。由于课的类型不同而使课的结构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在课的开始教师都要组织教学以便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课堂上,维护课堂纪律;在新授课上,需要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检查或复习,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情况;接下来便是一节课的主要部分,即讲授新课,这个环节所用时间也占一节课的大部分,为了更好地掌握新课的内容,对新课进行巩固,在一节课的最后布置作业。教学结构的合理安排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创造性地运用,避免生搬硬套。



6.教学语言生动、板书整洁

语言是教师用以向学生传导影响的最重要的工具。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标,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应该语音清楚准确,要讲普通话;语调抑扬顿挫、声绘色;语速适中,富有节奏感;语言表达应流畅、精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对重点内容应加重语气,甚至反复强调,力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板书,简洁,形象,字迹工整清秀,带有很强的启发




性和欣赏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7.教学态度从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满自信,同时要讲究教学艺术在课堂上,教师应态度和蔼、从容,表情自然、举止大方、自然优美、可亲可敬和富于情感,使学生感到热情、诚恳,这样会把学生的情绪引导到教师的身上来,从而有利于良好地课堂互动。而且教师的教学态度和风格会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



8.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上课时,既要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



作用,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关系民主,使学生的身心教学过程中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以上几点,只是从宏观的角度对一节好课提出的基本条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上好每一节课,还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等因素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并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能使教学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总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厚积方能薄发。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在课堂上才有纵横捭阖、左右逢源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本领,才能把教学进行的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主编.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Ic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