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僚制度论文-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023-03-12 11:0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官僚制度论文-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欢迎阅读!
义和,制度,科举,官僚,中国
科举制度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说到官僚制度就不能不说考核制度古代官僚制度是古代历史上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实行集权式的政治统治,官吏直接受权于君主,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整个统治机构具有等级隶属、职责明确、分工细密、法治化这样一些基本特点;管吏的选拔主要不是依靠身份和血统,而是凭借自身的技能和才干,职务不世袭;官吏依功次、年次等客观依据而晋升;官吏领取俸禄;并且整个官僚体系内部形成了一套考核、控制和监督机制。这样的古代国家中,官僚的行政管理控制着全社会没有独立于君主之外的其他权威。各种诏书、律、令、条品的颁布,行政文书的运转使官僚制度发挥功能。

我只所以选择官吏考选制度,是因为正是考选制度决定了封建官僚制开放性、流动性和以成就为标准的特点。从而决定了中国政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这些特点对中国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如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所评价:“在中国,与文化同一性一样重要的是,各时期都存在着惊人的政治上的统一。这一点在相当大程度上可解释为是由于中国文明,这个唯一在任何时候都未产生过祭司阶层的伟大文明,具有独特的现世主义......存在于欧亚其他文明中的教士与俗人之间、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巨大分裂,在中国是不存在的..中国人的经典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族成员之间,国王和层属之间的关系。这种对现世的强烈偏好为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个坚固的、根本的基础。而这一基础又由于中国人在这些世纪里实行的一中独特的制度——在全国竞争性考试的基础上选任文官——而得到进一步加强。与这类似的情况在西方或其他任何地方过了二千年才出现。”这段对中国史的概括称得上是说到要点上了。这段话中的现世主义,实际上就是指的儒家哲学而建立在这种哲学基础上的中国古代官僚制度这种哲学相互依存,相互庇护,共同发展。

科举考试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官僚制度的稳定性,使它具有了开放性、流动性和以成就为标准的特点。这样一来,祭司阶级就根本不可能和牢固的皇权对抗,不会出现西欧中世纪教皇凌驾于国王之上的局面,哪怕是佛教,尽管可以兴盛一时,但只要一旦有一丝丝危及皇权的倾向,就立即被扼杀了,比如唐末佛教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战国至秦汉的保举、卿、吏道、通法、征士等种种入仕途径,说明中国封建官僚制从其创始就打破了身份体系,拥有较广泛的人才来源渠道。这一方法以法制化的手段保持了官僚队伍的流动性,控制着官僚的贵族化倾向。于是西方人眼中不可思议的中国文化政治的延续性就由此成为了可能。

上一次的讨论课中有同学也提到了儒家文化这一点,西方很多文献都不用“儒学”这种说法,而是称为“儒教”,也就是把它当作了一种特殊的宗教,可喜的是从一开始,这种宗教就和国家机器完美的结合,相互依存。正是这种先入为主的局面,造成了任何一种宗教没有在中国取得统治地位。

《全球通史》中这么评价科举制度“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但是可惜的是,正是由于它的稳定性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一味顺从的性格。只要中国相对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科举制度现代以来备受诟病,衰落过程中的满清王朝与处于扩张高峰的西方现代文明的接触产生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许多人在对中国积弱积贫状况的批评中也指向了科举制度彻底否定的偏执的思维方式成为了五四以来中国思想的方便之门和习惯路径。科举制度


现代一直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

事实上,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是一种传承悠久的优良制度。科举考试绵延1000多年,成为了一种重要、严格和相对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封建君主对于科举考试高度重视,并且亲自要举行殿试,把它看作是关系到天下国家安危的大事。由于严格的制度设计和长期积累改进,科举制度具有很强的免疫力和防腐蚀力。科举腐败会受到严厉惩罚,而科举腐败的现象往往也只有到王朝末年才会发生。因此,科举制度长期维持着一个社会公正的信心,也广泛吸附网罗了社会英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中国古代,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可以通过考试依靠个人的奋斗,改变自己的地位,进入精英阶层,介入国家政治和国家管理与此同时,政权的基础也因此十分广泛而坚实。

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度不仅成功地为国家官僚制度选拔了人才,而且体现了一种社会想,正如梁启超所言,科举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平民性质和平等的精神。建立在科举考试基础上的中国传统官僚制度完全不同于西方世袭的贵族制度它是一种相对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这样一种基于才能的精英官僚制度被西方的启蒙思想家理所当然地视为理想的政治和社会形态。中国的科举制度对于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科举制度也是西方平等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科举制度的确立,使得中国不是依据身份和阶级,而是依据个人才能选拔人才,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平民化的社会。通过科举考试的管道,统治精英能够有效包括社会各阶层的人才,保证了社会分层充分的流动性,保证了上下层社会的不断交流和流动。

以上是我看完《全球通史》后对中国古代的官吏考核制度对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的理解,也许有一些偏颇,但它的影响肯定是深入的,哪怕现在我们都还能感受到它的影子没有散去。比如今天的高考制度公务员考核制度虽然不像古代那样是唯一的一种方式,但是作为一种政府选择人才的方式是相同的。

中国的官吏考核制度有禅让制、宗法制、军功制、客卿养士制、上书拜官制、乡举里选制、察举制、策试、征辟制、任子选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武举制、学校选官。可谓从古代到近代就从来没有间断过。

前几个月,山东省、市、县三级机关将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考部分国家公务员,并进一步突破了身份限制,农民也可以参加公务考试国家公务制度其实就是科举制度的影子,它同样是为了体现社会的平民性质和平等的精神。另外,各种各样的国家认证考试也可以看作是古代武举的拓展。

科举所带来的平等精神会一直延续下去,因为人人生来平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BC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