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2022-10-31 06:18: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工作总结,老师,数学,教学


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要多运用教学用具,同时给学生充分的观看和操作时机,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和现象。通过比拟概括反映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直观性的特征,就获得正确的表象。

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应用要留意多角度,不同的方位和多样性。例如: “三角形的熟悉”既要观看有锐角三角形和有直角三角形的物体,也要观看有钝角三角形物体;要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图形,还要出示位置不同的各种三角形图形,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这样学生观看事物和现象越全面,获得的现象越正确,形成的思维水平就越高。

二.教学中要重视数与形的结合数是抽象数学学问,形是详细的实物。数和形是严密联系的,学生只有先从形方面进展形象思维,通过观看,操作进展比拟分析,在感情材料根底上进展抽象才能获得数的学问。例如:教学6的熟悉”时,教师在叙述教师和学生一起清扫教室的图意时,启发学生观看图画,要求学生答复下面的三个问题: (1)图上有几位教师几位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2)图上有几位男人,凡位女人,一共有多少人?(3)图上有几位扫地的,有几位擦桌子和擦椅子的,有几位擦黑板的,一共有多少人?通过这几个问题的答复,学生不仅能较系统地感知6




的组成学问,而且能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结合实际。培育学生空间观念促进学生思维力量的进展。空间观念是物体的外形、大小、长短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要培育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时肯定要多结合实际。例如要学生获得长度单位1厘米”的长短的表象,可让学生用尺子量课桌的长、宽、高,图钉的长,手指的宽,区分图钉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而课桌的长、宽、高不是1厘米。 要使学生获得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大小的表象,就让学生先用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拇指的指面大约是平方厘米。还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告知学生这个图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通过这样在实际中量一量、比一比i厘米的长短,1平方厘米的大小就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了空间的观念。培育和进展学生空间观念过程,也就是培育和进展学生形成思维力量的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的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四、加强语言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进展思维力量的进展和语言的表达有亲密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学生动手动脑的训练,也要加强其动口、动笔的磨练。说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意思的口头语言训练。例如:比拟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时,就要学生完整的口语表达“谁比谁长” “谁比谁大”“谁比谁重”等等,以突出数学学问严密的数量比照关系。口述数量关系、运算过程、解题思路的训练。例如: 8+5”这样一道试题,教学时,当学生求出答案是13后,接着教师要追问你是怎样算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ZJ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