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影响老年自组织发展的因素探究》,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影响老年自组织发展的因素探究
作者:田伊楠
来源:《好日子(中旬)》2018年第01期
一、社区背景信息
法士特社区作为职工家属区,就像一个独立的社会单元,从幼年到老年的过程都可以在社区中度过。其特点就是居住人员具有高度的同质性,都是企业的职工,虽然彼此之间并没有亲缘关系,而是因为工作原因聚集在一起,但是彼此间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生活方式都极其相似,形成了一个同质性的业缘社会。
社区中的核心人物和具有声望的人主要有两类群体构成:公司的高管和社区中年长者。前者是因为手中握有管理权,是普通职工的上司,而社区中的人同时又都是工厂的职工,因此高管阶层在社区中享有一定的声望。后者是因为法士特社区发展的历史很久远,起初进厂的时候实行的是“师傅制”(即年长者因为经验丰富所以教授学徒技艺),所以很多年长的人作为工厂的“元老”,很多高管都是他们的学徒,因而具有一定的声望。 二、自组织概况 1.能人与动机
法士特社区作为一个职工家属区,社区中退休老职工和在职职工的父母所构成的老年人群体占有很大比例。而老年俱乐部就是由这些老年人中的“能人”发起和组织的。这些“能人”在社区中并不掌握主要权力(主要权力由上文中提到的高管阶层掌握),但他们作为社区的“大家长”,拥有丰富的人情网络资源,和相对较高的声望。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初期建厂时的老干部,元老。
通过对以上几位能人的访谈,发现能够成为自组织中的核心骨干的能人们往往存在着以下共性:首先,俱乐部中的能人往往是低龄老人,身体都比较康健,也有较多的精力可以投入到自组织的管理中去。其次,这些能人们在退休前多数都是所在单位的骨干人员,可能拥有一种“领导”惯性,更倾向去组织管理他人;然后,这些能人们的性格都非常开朗,为人热情,因而在与成员相处是更具优势。最后,这些能人本身就对退休后充实的老年生活存在向往,这种自发的兴趣促使他们得以用心经营老年俱乐部。 2.自组织形成
在发起老年俱乐部的时候,主要是志同道合的“老年能人”。如何扩大组织的规模和影响力成为本阶段的第一要务。为了扩大组织的影响,“能人”们又动员自己的亲戚、邻居、好友加入。此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娱乐场地,能人家庭已经容纳不了这么多成员一起娱乐,开辟场地成为第一要务;为了解决场地问题,能人们运用成员中在居委会任事的人说服居委会提供社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可用的空间资源。随着硬件设施的完善,成员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俱乐部也在社区中名声大噪。本阶段加入组织的人多是听到俱乐部活动丰富、口碑很好而自愿加入。繁荣时期同时因为人数较多,内部也分化出了不同的兴趣爱好团体。 3.自组织规则 首先“会费”规则。
老年俱乐部由发起者的社区声望和人情关系最初形成了一个散漫自由的组织。成员的加入主要依靠的是对能人声誉的信任,在此前提下,俱乐部就变成了一个人情组织,很难开口筹集费用。
为了确保组织的经济基础,会费收取的公账由成立的财务组管理监督。会费收取标准很低,不论是俱乐部中的骨干人员还是普通会员,都要一视同仁,缴纳会费。同时接受工厂节日庆祝活动的表演任务,与工厂、社区握有实权的管理打好关系,以换取一定的费用和资源。 其次是是人员管理制度。随着成员规模不断扩大,分化出来不同的兴趣爱好者群体。按照不同的爱好,组织将成员划分为不同的分队,队长的任用由大家投票产生,往往都是对该项目有浓厚兴趣和认真负责的人。 4.认同感与评价
对内来讲,由于内部成员都是熟人,关系密切,互相了解,俱乐部内部也非常公平,而俱乐部也真正为大家带来了好处。对外来讲,老年俱乐部给居委会的文艺活动提供人才支持,居委会为俱乐部提供场地和其他帮扶;老年俱乐部的发展壮大,给企业的养老工作錦上添花,甚至成为企业文化的一块招牌,职工退休生活的幸福感,也证明了一个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发展潜能。而企业对老年俱乐部物质条件上的支持,更加速了老年俱乐部的发展。 三、理论对话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老年俱乐部不是一个单向的流动机制,而是双向的回报机制。在这种机制下,老年俱乐部的周边形成了互惠互利的良好生态圈,究其本质,其实是在不同主体间信任机制的形成。 1.“乡土”信任
费孝通、黄光国、翟学伟等人的研究指出,组织化(或合作)的社会基础在于中国属于典型的熟人社会,具有强烈的乡土性。血缘和地缘的高度结合使得小群体内部有着密集的社会关联、高度的信任和强烈的认同感。本文所描述的老年俱乐部,坐落于一个典型的单位制社区,具有非常浓重的“乡土性”。社区中的人们有着强烈的同质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是一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典型的熟人社会,因此很容易萌生出一种原始的“乡土信任感”。尤其是当能人是以往工作中的领导、社区中有声望的人时,这种信任感就会被倍增,并且沿着人情网络蔓延开来。 2.基于交换法则的信任
人情交换的本质是个体间基于情感性关系而产生的工具交换行为。是个体在稳定及结构性的社会环境中用来争取可用资源的社会机制。
在老年俱乐部的运行过程中,可以明显观察到这种交换行为的存在。俱乐部中的能人运用自己的声望和人脉资源、成员运用自己付出的努力,从社区居委会中的管理人员争取到场地、器材的使用权,从企业管理者处得到经费支持。
同时,人情交换法则只有在不违反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规范———群体内均分法则时才会对自组织起到维持和促进的作用。群体内均分是指在清晰界定自组织的边界后,在能人的带领下内部成员均等地分配资源和分担成本。在老年俱乐部内部的维持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种“均分法则”的存在。正是这种“均分法则”的存在,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毛寸才得以避免,组织与成员之间的联系在双向交换机制的影响下形成彼此间的依赖与信任,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
综上,究其本质,老年俱乐部自组织是一个基于相互回报的合作性组织,在这种双向信任机制下,才能平衡良好的发展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U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