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根据幼儿故事图式的建构特点进行幼儿语言教育》,欢迎阅读!

一、幼儿故事图式的建构特点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幼儿在常见的故事活动中的故事图式建构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幼儿在故事加工中,容易记住故事的重要信息;有一定结构规则的故事情节,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故事图式的建构受到幼儿的年龄和背景知识等因素的影响。下面结合故事讲述活动、故事复述活动和故事续编活动分别论述。 1.故事讲述活动
故事讲述活动是指通过一定的凭借物如印刷出版的图片、教师自己绘制的图片、半成品图画(边讲边绘画)等让幼儿进行讲述,是幼儿园常见的语言教育活动之一。 2.故事复述活动
故事复述通常是教师讲述故事后,在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幼儿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将故事连贯地重讲一遍。故事复述活动特别强调要与原有故事的基本结构相符合。 3.故事续编活动
故事续编属创造性讲述的一种,即教师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开端讲出来,但在转折之处中断故事,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编下去并讲完故事的活动。故事续编部分完全靠幼儿对教师所提供内容的理解以及想象来完成,对幼儿来说,这是一种能力上的挑战。
一般来说,3~4岁的幼儿通常不能很好地理解如何对故事进行继续建构。现实中常有两种表现:一是所编故事完全与背景提示无关,二是能够就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情节扩展。4~5岁的幼儿在故事续编中大多数能够进行简单续编,因为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基本能够理解续编,知道提供一个背景之后,要按照所提供内容进行建构。但是他们对情节的建构比较仓促,表现为直接过渡到主要角色的结果事件上,另外他们也倾向于建构一个圆满的结局。5~6岁的幼儿,不仅能够很好地理解续编的提示内容,而且能够根据前半部分的内容进行较为完整的故事续编。可以发现,这一年龄段幼儿续编故事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仅情节有了扩展,语言也更为丰富,还会续编角色对话以及具体角色的名称。但是在这个年龄段个体差异明显,一部分幼儿的续编水平仍然不高。同时,在这个年龄段,幼儿依然表现出他们不希望看见弱者受到伤害的情感。 二、幼儿故事教育的指导要点
根据上述幼儿在不同故事活动中故事图式建构特点的分析,教师在不同年龄班设计、实施幼儿故事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小班幼儿已有简单的故事图式,但是这个时期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往往集中于某一个人物或者某一个事物,不能进行连贯的理解。因此,这个时期教师应该注重语言规范的引导、故事情节连贯性的建构,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发展的因果关系;教师
所提供的故事内容应情节简单、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故事图画书的画面以简单为主要特点。
中班时期是幼儿故事建构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提供合适的、种类丰富的刺激材料发展幼儿的故事表述能力。这一时期幼儿的智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对故事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故事图式趋于完整结构类型。故事教育中要注重指导幼儿建构故事情节的完整结构,如对故事高潮部分的讲述、对故事细节信息的关注、把握故事主题等。此外,提供的故事图画书可以过渡到阅读连续图画书。
大班幼儿故事讲述、复述、续编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这一时期重在对故事内容理解的指导,重视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可以提供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提供较有难度的故事活动。比如续编故事就适宜在大班开展,由于续编故事建立在幼儿理解故事并积累大量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它仅靠部分口头文字作为信息源,故事建构难度较大,但给幼儿发挥的空间较大,使其想象力可以充分发挥,因此续编故事是了解幼儿创造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方式。从这个特点来看,续编更适合大班幼儿。
此外,听成人讲故事是幼儿获取故事意义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选择故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故事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要通俗易懂。②幼儿爱听幽默、风趣的故事,因而故事一定要生动,人物一般在4个左右。情节要简单、合理,比如说“小青蛙一歪脖子”就不行,因为青蛙没有脖子。③层次清楚,要有一个意料之外又特别有意思的结尾。④语言口语化,反映幼儿的语言特点,语序是正常顺序。⑤故事一定要有所选择,进行适当的删改和改编。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的故事,对于长篇故事,一定要删繁就简,长度以5分钟为宜。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语言的示范作用,讲故事时要声音优美,吐字清晰,注意语调、手势、表情、眼神的运用,达到自始至终与幼儿交流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