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重构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表现

2023-04-19 09:3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重构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表现》,欢迎阅读!
主体性,能动性,重构,表现,教育
13.教育重构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表现 答:

(一)、教育重构是教育系统部分成员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发挥的结果。

(二)、教育重构在时间上常常存在“滞后”现象,有可能系技术性因素所致,也可能源教育系统对于社会变迁本能的甚至自觉的抵触,这其实从反面证明了教育系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存在。

(三)、教育系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并非无所不能。

(四)教育重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教育系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不断自我循环的结果。

14.教师双重基本角色的社会学特征及角色冲突 答: 社会学特征:

(一)、作为“社会代表者”的教师,具有明确的“社会规范性”,肩负着强烈的社会使命和责任。

(二)、作为集体一员“同事”的教师,具有显著地“个人独立性”,奉行平等原则。 角色冲突:

(一)、教师的双重基本角色必定相互冲突,不可避免。 (二)、教师更频繁剧烈的角色冲突容易导致人格分裂。

15,教师权威的类型(来源)及变化 答: 类型(来源) (一)、涂尔干关于教师权威的探讨:首先源自社会同时也离不开个人的人格力量的思想。 (二)、勒沃对教师权威的论述:制度的指导”与“个人的指导”,此处的“指导”类似于权威,是“一个人对他人行为的控制” 变化:

(一)、社会变化和学生差异会导致教师权威的涨落 (二)、教师制度权威与实际权威的关系

16、教师职业社会

答:定义:教师职业社会化,就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不断内化教师职业价值、获取教师职业手段、认同教师职业规范、形成教师职业性格而成为教师的过程。 从业要求:从教价值、从教手段、从教规范、从教性格等方面。

它是一种过程,包括两个基本部分:预期职业社会化、继续职业社会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5S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