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一章儿童文学基本原理》,欢迎阅读!

第一章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念和范围
一、“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包括4层意思: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造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1.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的区别:
古代缺乏对儿童特点的认识,所以当时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不是专为儿童创
作的,而是来自来自民间文学、成人文学领域,是弥补儿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偿性文学;而现代儿童文学则是专为儿童创作得一种自觉的、独立的文学门类。
古代儿童文学常常是儿童教育的直接工具,并以儿童识字启蒙用的教材的面
目出现;而现代儿童文学则首先是为适合儿童的文学欣赏特点,满足他们的审美情感需要而创作的。
两者的范围不一样。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范围:1民间口头文学作品,《牛
郎织女》、《田螺姑娘》、《老虎外婆》;2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宋朱熹《小学》的《外篇》、元卢韶《日记故事》、明萧汉冲《龙文鞭影》、清程允升《幼学琼林》。3、专门经过编纂的所谓“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作品,《千家诗》、《神童诗》4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水浒》中的武松打虎、《封神演义》中的哪吒闹海。凡是符合儿童文学概念及其含义的作品,都可以列入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
三、“五四”时期普遍流行“儿童本位论”,认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积极的历史意义,它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
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 缺陷和不足,它强调了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却相对忽视了成人作者的主体性
地位,它重视了儿童世界的独立性,却相对忽视了儿童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 四、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两个概念的简要辨析
广义的儿童读物包括了儿童文学读物,在儿童文学研究中,儿童读物则是狭义的概念,既是指除儿童文学读物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如思想读物、自然科技和文史知识读物等。在“适合儿童阅读”这一点上,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是一致的;在内容上,儿童文学并不以系统地介绍和说明知识为目的,它只是将有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入作品整体的审美世界之中,并诉诸儿童读者的审美心理世界。因此,儿童文学的文学性是一种有机的、整体性的审美构成,而不只是传达知识内容的形象化手段。相反,儿童读物可以是非文学的,也可以吸收、采用一些文字手法,但并不具备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品格和审美价值。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一、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即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二、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这几个方面。
第三节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一、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读者正确审美观的确立、审美趣味的提升、审美情感的丰富、审美 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重要用。
二、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文学的审美教育应该把握的3个原则:直觉性原则、非功利性原则、情感性原则。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资源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四、儿童文学对小学生素质的培养:1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形成2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3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4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w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