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差异背景下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2022-12-31 04:3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阶层差异背景下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议》,欢迎阅读!
教育课,中职,阶层,差异,背景


社会阶层差异背景下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摘要]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层次低,所获得的社会阶层位次低,今后能够进一步向上流动的空间亦有限。社会分层的角度看,中职毕业生今后很长时间都会以滞留于社会的下层为主。与普教相比,社会阶层差异对职教,特别是对中职教育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这一客观背景不容淡化,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正应从这背景出发,实事求是地为毕业生将来向上流动铺设道路。



[关键词]社会阶层 中等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一、中职毕业生的职业获得与未来社会阶层发展预期影响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与热忱



(一)社会分层理论

与绝大多数已经实现工业化或正在实现工业化的社会一样,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越来越趋向于表现为职业的分化。职业因素对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力与非体力劳动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扩大,管理者与非管理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扩大。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课题组发表了初期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告》,对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层的理论框架。根据这种分层原则,勾画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它由十个社会阶层组成: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社会阶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阶层概念,它应是社会成员所属的经济文化、职业、政治等各次阶层状况组合而成的总体阶层状况的统称。①当前距研究报告的出台又过去了5年,随着社会的进一步转型与发展,经济次阶层总体阶层”——社会阶层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阶层中所占的权重越来越大,社会阶层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经济收入的差异。



(二)教育提升社会阶层的大通道

社会阶层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分层就会有竞争,有落差就会有流动,当的分层和差距使社会中下层有了向上攀升的动力;资源分配过于平均,将使个人及社会失去发展动力。分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从传统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过渡就是从分层开始的。教育社会流动和社会阶层结构变




迁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虽然社会分层影响和决定了社会成员对教育资源的占有,并通过教育复制着已有的阶级结构,但同时教育具有促进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流动的功能。教育促进社会流动表现在教育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提供了渠道。尽管现代社会各阶层的位序已经稳定,但对于处在社会阶层较低的人来说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②马和民通过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农民的社会流动还是城市职工的各种流动均表现出与教育之间较强的联系。彭巍通过对转型阶段职工收入的差异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越高,教育的收入回报越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教育经济回报率不断提高,脑体倒挂现象已基本被消除。1981年与1987年中国教育经济回报率仅为0.0250.027。而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教育回报率大约为6%7%,即多受一年教育者收入增长6%7%这一教育经济回报率水平已接近欧美国家。 收入回报是一个方面,除收入回报以外,还有其他相应的社会资源方面的回报,如职位、社会声望、社会关系网络等。重视教育是民族的希望所在,促进社会中低阶层向较高层次流动是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国目前社会阶层的构成正在从传统的金字塔形结构向橄榄形结构过渡,社会结构演变处在多数社会群体的社会地位整体上升的阶段,教育正为这种演变发挥着助推器作用。教育提升社会阶层的大通道。



(三)中职毕业生的职业获得与未来社会阶层发展预期影响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与热忱



第一,职教毕业生到目前为止并未在整体上取得令人羡慕的社会阶层位次。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迟,还处于发展初期,各方面还不成熟,成果与优势还不能充分得到展现,因此,还不能与成熟的普通教育相媲美。但人们喜欢拿职教与普教相比,似乎有理由认为,中上阶层和上层社会的精英都是经普通教育正规培养出来的。相对来讲,职业教育的表现就没有那么出色,虽然也培养了大批一线的专业人才和骨干,但按市场经济运作的规模化发展的职业教育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它所培养的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只能是崭露头角的一线应用型人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跻身于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等中级阶层,因此得不到人们的青睐和充分认可。



第二,近年来中职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受到双重挤压,获得的职业层次较低。中职校文化基础教学薄弱,专业教学面狭窄,技能教学单一而且落后,甚至被行业、企业淘汰的技术还在中职校里传授,很少具备不可替代性,当他们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后,只能在普通岗位(操作型、初级应用型、商业服务型等)上谋取职位。而在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已出现了就业难现象,些稍有技术含量的岗位都会有高校毕业生来竞争;中职生退之谋求技术含量低的岗位,又将面临普教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初中水平的求职者、下岗工人、农民工人的竞争。因此,他们的就业岗位可想而知,他们的职业层次较少能令家长们满意。



第三,中职毕业生在未来的社会中进一步向上流动的空间依然有限。一方面,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起点低,岗位多以简单性劳动、体力劳动为主,技术含量低;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教育的终极,课程计划课程实施都没有为今后深造和




自修预留足够的文化基础。所以,中职毕业生难以在职业上通过自学提高专业能力,从而向上攀升。总之,对大多数中职毕业生来讲,通过提高专业能力而向上攀升的空间不大,大多数中职毕业生会在产业工人和商业服务业员工等低级阶层上滞留比较长的年限。



二、中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

(一)中职教育社会认可度影响政府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财政投入

社会对中职教育的态度往往也影响着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态度,社会的认可度影响着政府的重视程度,当然政府的决策也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限制和在这种限制条件下的精英教育思想影响。把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看成非正规教育水平教育、接受普通教育落榜生教育。在招生政策上按学校类型分批录取,普通教育优先,其他教育不可越位;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中,自然首先要保证普通教育的需要,把其他教育仅仅当做调节生源盈缺的缓冲区域;教育费和其他资源的分配上,不能不偏重于普通教育。据统计,2004年上海市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投资6680.2元,比上一年增长25.1%普通初中6831.4元,比上一年增长26.8%;普通高中7155.9元,比上一年增长13.0%普通高校为9116.2元,比上一年增长1.6%;而职业中学仅为5190.5元,虽然比上一年增长了24.7%,但由于基数较小,因此在五类教育中,职业中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投入仍为最低。同年,上海市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投资1680.5元,与普通初中1940.0元、普通高中2232.2元和普通高校的4490.5元尚有较大差距。而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生均成本是普通教育23倍,如法国巴黎学区职业高中的生均财政经费是普通高中3倍左右,二产类专业的办学成本更高些,应为普通高中34倍。我国的一个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大城市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对中职的财政投入显然是不够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eE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