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音乐鉴赏论文 (2)》,欢迎阅读!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
这学期我选修了《大学音乐鉴赏》这门课,平时我也听好多音乐,但并不是真正的了解音乐,所以我想借此机会更多的去了解音乐。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交响乐是乐曲里思想内容最深刻,结构完美,音响宏大,写作技巧最全面的音乐体裁。就算几百年前的乐章至今依然能够让听者为之振奋,仍能在如今百花齐放的乐坛中熠熠生辉。我想这是因为在交响乐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创作者的精神思想。
钢琴与小提琴,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而钢琴又被称为乐器之王. 它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乐器无法与之相比拟的。在我的认知里钢琴的声音总是优雅,清脆的,或沉稳,或欢快。每一种曲调都能给人不同的感受,并且深入人心。钢琴声如美玉,温润柔和,贴近心灵;钢琴声如心声,它诠释着弹奏者内心的波澜起伏和心路历程;钢琴声如泉水,行云流水般从指间倾泻而下。课上我又领略到了钢琴的另一番风情:热情而奔放、节奏鲜明、引人入胜。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大师是海顿,他是交响乐的泰斗。他的音乐典雅、华丽、结构方整、旋律流畅,很少有戏剧性冲突,其音乐使人飘飘欲仙。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对海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他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并使其发扬光大。在他创作的黄金期,对音乐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乐曲风格精致、思想丰富,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许多作品蕴含着幽默感,表现手法惊人、风格出人意料,还有精湛的和声、转调。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他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是维也纳音乐真正的奠基者。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了。”
第二位大师是“音乐神童”莫扎特。他的音乐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完美地体现了歌德的一句名言,即“艺术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艺术”。莫扎特是唯一可以在优美的乐曲中表现悲伤和痛苦的作曲家,他能表现人类的灵魂。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认为莫扎特是“禀承了上帝旨意的创造力的化身。”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历久不衰,是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回避它的真正魅力——自由与人性。
第三位大师贝多芬,他的音乐则升华为美中有“奋”,乐中有“哲”,激情洋溢,形象鲜明,矛盾纷呈,英雄气势撼人,如同熊熊烈焰,无比辉煌。贝多芬被后人评为“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的作曲家,音乐创作从古典走向浪漫的进程中,贝多芬是一块里程碑。他亲自将《第六交响曲》注上“田园交响曲:感情的表达胜于音画的勾勒”,并在各乐章分别写出“到达乡间时的快感”、“溪边景色”等大小标题,使它成为音乐史上第一部著名的标题音乐。由于其作品的英雄气概,奔的放热情,幻想的风格,复杂织体且丰满的和声因素,并扩大了交响乐队的编制,为浪漫主义音乐开辟了道路。贝多芬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处处充满自信.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通过斗争,达到胜利"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概括。
听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让我们的品质高尚起来,但要真正听懂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需要有一定的乐理知识,还要了解作曲家的作曲背景以及生平。我们需要慢慢接近音乐,慢慢接近经典,学着去听一些经典乐曲,让我们与音乐巨人慢慢靠近,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永垂不朽的经典音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g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