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升初二数学一对一辅导方案

2022-10-18 18:38:5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一升初二数学一对一辅导方案》,欢迎阅读!
一对一,初二,初一,辅导,数学




一对一VIP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辅导方案



(年级) (姓名)同学 (科目)

首先,本方案是XXXXX一对一VIP个性化教学部依据 同学一对一VIP学员情况表所提供的信息,专为 同学定制的个性化方案,其目的在于充分了解 同学对学科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老师一对一的指导, 同学今后 学习更快更有效!下面是对此次测试的全面系统分析:

一、智力因素分析

1学生存在的学科问题

1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多项式次数的判断,比较代数式大小的方法,

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2)不能进行简便的计算,并且计算时还容易出现概念性的错误.:幂的乘除运算。 (3)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不会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去做证明题

和比较代数式大小。 2学科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1 在公立校上课时可能因为老师讲解不到位,或者学生听课时不能抓住知识的重、

难点,或者虽然掌握了知识的重、难点,但是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 数学公式只会机械的死记硬背,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全掌握.

3 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缺乏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或者学习时没有理解和掌握

最基础的知识,审题时无法找出关键词和重点词,对题中的关键条件不能有效的提取和运用,做题思路不够开阔、分析问题的思路不够清晰。例:对完全平方公,正着用非常熟练,但对于一些需要反过来用的题就不会了;对添加辅助线证三角形全等很陌生。

解决方案

1 教学中,老师一方面对课本中已学过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复习,

查缺补漏,对于易错点,设置同类型的习题,强化练习;另一方面,把往年中考经常出的同类型的题,进行专项测试,为学生将来的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学习数学,理解是最重要的。在课堂上,老师讲到一个公式,学生如果只是会

用了并没有达到目的,只有当学生真正明白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并能熟练使用才算达到目的。

3 在顺利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能力和探

索精神的题,教会学生如何找题目中的关键词、重点词,对问题进行归类、分析、总结,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并且在综合训练中形成规范的做题习惯。

二、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态度、方法)分析及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1 习惯方面:审题方面、检查错误方面不够认真仔细。

2) 态度方面:学习比较被动,不能积极主动的去找一些资料学习巩固,拓展思路;不爱

思考,遇到难一点的题就放弃了。




3 方法方面: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不能条理的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不会独

立的对所学知 识进行归纳总结,也不能将以前学过的知识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在做题时 思维模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灵活运用方面还存在欠缺。 解决方案:

1 习惯方面:在教学中老师会着重强调每个知识点的各种细节问题,将学生容易

出错的地方进行归类,通过师生互换角色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另外设置不同题型,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增强审题意识,逐渐掌握审题的方法,从而改掉这个坏毛病。

2 态度方面:一方面,从兴趣入手,在教学中,老师会经常出一些跟生活联系比

较近的有趣的数学,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实际生活的重要作用,慢慢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每次上完课,老师都会布置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当天所讲的知识,避免学生的惰性。

3 方法方面:在教学,老师有目的地设置启发性问题,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

于从题目中挖掘重要信息的好习惯,进而找出问题的突破口,并联系所学知识逐步解决,从而锻炼学生系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将类似题型进行归类、对比,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课时、授课内容、测试安排

针对学生XX数学学习上的个性化差异,以及现在所处的关键阶段和学习上的需要,经数学教研室集体研究决定,特制定以下课时安排:

50次课,100个课时

第一阶段:每周3次课,每次课2个课时,每个课时为1个小时(15次) 第二阶段:每周2次课,每次课2个课时,每个课时为1个小时(35次) 内容涵盖:

第一阶段:七年级下册知识复习巩固 第二阶段:八年级上册同步学习提高

(每四次课一测试,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授

计划)

附:

(一)第一阶段:七年级下册主要知识点:

1、整数的运算 2、平行线与相交线 3、生活中的数据 4、概率 5、三角形

6、变量之间的关系 7、生活中的轴对称

(二)第二阶段:八年级上册课本知识点:

11探索勾股定理

1.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1.3蚂蚁怎样走最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2X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