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制度外管人案例解析大全_管理“皇亲国戚”之“推”字诀》,欢迎阅读!

案例
对于管理高层而言,下属的推诿是不可饶恕之“罪”。然而作为中层管理,有时则必须“能推则推,当推则推”。
阿信成功应聘一家公司的行政主管才一个月,就遭遇到一件极为棘手的事情:每周五下午是公司的例会,自己的顶头上司刘厂长要在会上对一周i作做总结,同时对下周工作进行整体计划安排和部门协调。可令人郁闷的是,老板的那些“皇亲国戚”们经常不给厂长面子,开会不是拖拖拉拉,就是公然缺席。厂长虽然位高权重,可仍旧是打工者身份,所以也不愿意轻易拿那些“大爷”员工开刀。
只是这次例会,没来的比来的人还要多。偌大一个会议室,空荡荡没两三个人,会议根本就无法进行。厂长终于忍无可忍,大发雷霆,当着所有到场员工宣布:此次所有缺席的人员,没有任何理由,统统罚款。从今往后,凡无正当理由,迟到或缺席公司例会的所有员工,迟到的罚款五十元,缺席的罚款一百元。行政主管阿信负责考勤和执行该制度。
这下可就苦了阿信,厂长明摆着把这个得罪人的“烫手山芋”丢给了自己。制度能否真正落实到位,厂长心底应该比谁都清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他都不敢轻举妄动,更何况阿信这么一个小小的行政主管。经赏缺席会议的几个重要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当初和老板一块儿打拼江山的元老级人物,不是老板的至亲骨肉,就是可以和老板割头换颈、称兄道弟的朋友。用制度去对付这样的人物,如果不配以非常的手段,那无疑是自取其辱。
阿信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前车之鉴。阿信的前任当时在厂里是出了名的黑脸包公,铁面无私,谁的账都不买,并且严格按厂长的指示,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这样一位固守原则、秉公执法的“忠臣”,依然斗不过那帮“皇亲国戚”,最终只能是黯然离去。
现在阿信面临着前任同样的难题,而且形势更加严峻。从前任的离场可以清楚知道,关键时刻,厂长是指望不上的。相反,如果不执行厂长的指令,厂长很可能拿自己开刀来立威。
但要是真的严格执行厂长的指令,那等于是替厂长去背黑锅,前任的下场就是自己的明天。前有狼,后有虎;进也难、退也难。真到了一种进退维谷的绝境之地。
制度!制度!阿信对着那套惩罚制度,近乎崩溃。总算天无绝人之路,在连续几天反复琢磨相关制度中,阿信看到了曙光。他瞧见了其中的一条:“罚单必须由当事人和当事人的上级签字才能生效。若当事人拒不签,则由当事人的上级与总经理共同签字,按罚单的双倍金额从当月工资扣除。”
正是凭着这根救命稻草,阿信牢牢把握住上级与总经理这两个关键字眼,机智而从容地化解了自己的职业危局,不仅让老谋深算的厂长无话可说,而且摆平了那些横行霸道的“皇亲国戚”们。至少从准时准点参加周五公司例会上,没有人再敢公开和厂长叫板了。
管人要点解析
对国内许多民营企业而言,家族管理模式是创业发展期间,很难避开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那些白手起家打下财富江山的老板们来讲,企业初创期离不开家族亲友、社会朋友的大力支援。这种支援通常是表现在资金与人力方面,“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就是许多企业起
步阶段的真实状况。
正因如此,无论是出于“感恩”还是“利益共享”或别的其他什么目的,企业主在管理上“任人惟亲”也就成了一种常态。在几乎所有的中小民营企业里,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群具有特殊关系、特殊背景的特殊员工,即普通员工眼中的“皇亲国戚”们。如何管理好这帮特殊的员工,也就成了现实企业管理中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尤其是对像阿信这样的中层管理人员而言,这更是实际操作上的极度挑战:管理到位,太平无事;管理失当,下场凄凉。
对于企业主或是企业高层而言,他们并不是不清楚管理那帮亲朋故旧的难度系数。相反,他们自身也很想摆脱传统家族式人情管理的种种弊端,尽快实行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然而,很多在制度层面能说清的问题,在实践中却难以行得通。在实际操作上,他们往往是把问题先“推”到下属身上,让下属中层管理者去处理这些复杂的人事工作关系。
下属做到位了,自然各自相安无事。下属如果无法解决,自己出面时就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既可以借下属的“头”(工作不得力造成管理乱象,所以重罚),来杀鸡做猴,威吓住那些犯事的“牛人”们。还可以拿下属来“陪斩”,惩罚那些“皇亲国戚”时,顺带捎上那处理事情的主管,美其名日:追究连带责任。
高层明明可以运用制度,却非得采用“推”字诀,自然有其自身利益考虑。比如案例中的厂长,完全可以亲自处罚那些不听话的刺头,但他不愿这样做,只好把这个烫手的山芋直接扔给了主管阿信。当初,武则天也是利用来俊臣、周兴等一干酷吏来打击反对势力。等到把对敌势力消磨差不多后,天下已是群议汹汹,愤怒声讨酷吏的倒行逆施,残忍无道。此时,女皇帝便“及时”出面,“顺应民意”,斩杀了一大批以严酷执行“制度”(圣意)而闻名的官员,收取了不少“智慧的史学家”
们在内的认同与赞许。
面对高层故意“推压”下来的麻烦,中层管理者虽有不平之心,却不能有不平之语。“老板要的是结果”,这才是最重要的。从制度上看,作为中层管理人员接到踢来的球后,是无法再踢回去的,似乎是死是活,只能一条道走到黑。然而,有时面对上司有意推卸过来的难题,如果不想当替死鬼,最好的办法就是反推回去。犹如制度外的太极推手,看似接纳,实则到最后又可以借力打力反推出去。
当然,这种“推”是一种管理技巧,而不是生硬死板地拒绝。这种“推”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推”。案例中的阿信所利用的救命稻草,就是充分利用制度规定中的上级(厂长)与总经理(老板)的权限,将处罚“皇亲国戚”的这个连厂长都忌讳的难题,反推了回去。回头来看看阿信是如何实施“反擒拿”的。
按规定,罚单需要当事人以及当事人的上级共同签字确认。
否则的话,就会有上级和老板(总经理)联合签名,产生的双倍处罚。作为厂长亲选的制度执行人,阿信开出罚单后,便有理由直接去找那些违规的“皇亲国戚”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阿信要做的就是让这些“皇亲国戚”们明白:和厂长作对就是和老板过不去,就是不给老板面子。老板不高兴了,大家谁都没好果子吃。和老板关系再亲再好,也好不过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N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