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欢迎阅读!

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出现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新住校的学生文明礼貌差,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主动谦让 ,力争高低 动手打架;大学生欺负小学生等。刚住校学生卫生习惯养成也比较差,与寄宿制学生半军事化管理要求和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学习习惯方面,学习主动性不够好,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讨论发表意见不积极,课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差,不能经常阅读课外读物,反映了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三个方面,部分学生品德行为、学习、卫生习惯较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 (一)与家庭教育相关
1.有学生和别人交流中还没形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尤其是课后和校外;有的学生还没养成讲卫生的习惯,造成这种结果,一方面由于生家庭环境多处于边远贫困的地区,有的刚解决温饱、有的还在贫困线以下,部分家长对学生卫生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要求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较差。
2.有的学生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谦让,甚至动手打架,学生对有困难同学不能主动帮助。问题的原因在于受不良影视、不良家庭教育影响,由于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常有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冲突家长却不能正确对待的现象,树人树德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为了使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紧密配合,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素质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与教师教育观念有关
学生自我主动学习意识薄弱。究其原因,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关,教育中或多或少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有重视优生,忽视差生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倡导新课改理念,转变教师正确的学生观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让师生深刻了解新课改的重要意义。 (三)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教育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多,引导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说话不诚实,自我约束能力差。而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如果能有效抓好学生常规教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习惯,对提高教育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我校寄宿制学生管理的几点做法
我校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教育管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月月抓,天天抓,时时抓。上下形成合力,常抓不懈。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制订了《寄宿制学生管理制度》,《寄宿制学生操行评分细则》进行每日行为规范记录评分,紧紧围绕“一日常规”展开训练,并着重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良好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作了的探索和实践。 (一)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1.加强寄宿制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学生在家里都有父母照顾生活,到学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脸、叠被、打扫房间、洗澡、洗衣服,妥善保管自己的西,还要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寄宿制师生上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拓宽了学生的群体交往,因此通过班级组织、寝室小集体及兴趣小组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交往,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同
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2.实行目标管理
在寄宿制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学生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就没有行为范围的合理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基础”。出于这一考虑,我们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拟订了《寄宿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寄宿制文明班级评比制度》、《文明住校生制度》、《文明寝室评比制度》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度全面,基本包括了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而每一种制度规范,要求都具体细致、丝毫不得马虎,例如宿舍卫生,严格按照“三扫三洗五齐”制度,要求毛巾、牙刷等摆放有统一样式,正是由于制度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 (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但体现了寄宿制学生的文明程度,而且还影响整体素质。特别是我校地处山区,由于学生的卫生意识不高,卫生习惯不好。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自从寄宿制学校新校园建成以来,学校更加重视对寄宿制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开展以卫生知识、文明举止、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要求各班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良好卫生行为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如“爱我学校,美化校园”、“讲究卫生,从我做起”,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班队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实践。
2.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活动,有力地调动寝室、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卫生认识上升为卫生行为表现。
3.加强卫生检查监督力度。 值周教师和值周学生负责全校卫生监督工作和班级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工作,并且进行记录通报,和文明班级评比挂钩,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督促全校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管理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4.开展个人卫生检查 。由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教师和各班卫生委员组成检查组,对各班学生进行逐个检查,并成为每学年一次的文明示范班级评比的依据。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使卫生工作细致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也利于监督、指导、查漏补缺,最终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寄宿制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良好养成教育的目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7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