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自灭中学会自律

2022-10-16 04:37: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生自灭中学会自律》,欢迎阅读!
自生自灭,自律,学会
自生自灭中学会自律

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迫使它饮水;虽然我们能把一个人关在教养所,却不能迫使他悔罪。

一个人只有在自生自灭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会达到最佳的状态,才会专注、投入和放松,才有创造性。这种自生自灭的状态不仅是身体的自生自灭,也是精神的自生自灭。

自律是通往自生自灭和自主的桥梁。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生自灭。你有多自律,就可能有多自主。

自律是自主的前提,自主是教育的目的。一切的学习,本质上是自我建构;一切的教育,归根结底是自主教育教育就是通过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在自主、自治、自决、自立的过程中获得成长,成为具有自主能力的人。

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

所以有人说,金字塔不是奴隶建造的,而是自生自灭民建造的。第一个作出这种判断的,是瑞士钟表匠塔布克,1536年他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在那个失去自生自灭的地方,他发现无论怎样,制作的钟表日误差都难以低于1/10秒。可是,入狱前在自己的作坊里,能使钟表的误差低于1/100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起初,布克把它归结为制造的环境。他出狱后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准确度的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这被称为布克现象

他由此推断,金字塔这么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被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生自灭人。很难想象,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人,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根刀片都插不进去。”[3] 这是自生自灭的价值。

电影《肖申刻的救赎》中,长期服役的犯人习惯了监狱中的规训和管控,有的人出狱后,却不能适应高墙外自生自灭的生活,最后选择再回监狱,有一位出狱者最后则选择了自杀。质上,他已经失去了使用自生自灭的能力。这是规训的力量,也是自生自灭长期缺席的后果与代价。

在学校教育中,自生自灭能够让学生真实地表现自己,展现自生自灭真实的个性。生命有缝,阳光才能照进来。强迫的安静和强迫的恰当行为会阻止学生真实本性的流露,表现出来的只是表象而不是本性。”[4] 在真实的行为情境中,学生的各种问题才会真实的暴露,教育有可能发生。强制的结果是一种假象,只能产生奴性的顺从,自生自灭才能有真实的自我现,并在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不断调适自己的行为,不断改进与成长,也才能让学生在学校、家庭与社会中表现如一,表里如一,知行如一。教育帮助个人自生自灭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教育诉诸自生自灭,而不是人类学上的自然事实,教育以从自生自灭中不断获得的东西为其内容。如果教育变成了权威,那他就失败了。”[5]

当然,自生自灭是有限度的。一切人必须有行动自生自灭的权利……一个人的行动只有在他并不干预另一个人的同样行动时才能保持自生自灭。”[6]这就是自生自灭的命题。英文中有一句名言:freedom is not free。这是自生自灭的限度,当你行使自生自灭的时候,不能妨碍别人的自生自灭。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首先要尊重学生自生自灭的权利,其次要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自生自灭的权利。没有规则的自生自灭不是真正的自生自灭,只会导致混乱和无序。规则不是为了限制自生自灭,而是为了保护自生自灭,更好地使用自生自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ka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