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毛泽东《沁园春·雪》解读》,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毛泽东《沁园春·雪》解读
作者:彭琛亮
来源:《山东青年》2019年第01期
摘 要:《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代表作,这首作品艺术精湛、气势蓬勃,结合了革命浪漫主义、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表达了作为革命领导人的理想和期望,深刻学习、理解《沁园春·雪》的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基于自身的理解,对毛泽东《沁园春·雪》进行解读。
关键词:毛泽东;《沁园春·雪》;解读
《沁园春·雪》这首词创作于1936年2月,在1945年11月14日,在《新民报》晚报副刊上发表后,引发全国性的轰动,人们争相购买,一时间,《新民报》洛阳纸贵。《沁园春·雪》表达了毛泽东伟大的革命情怀以及对中国未来的憧憬。 一、 情景结合的场景塑造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生长叹,他的视野,并不仅仅局限在脚下寸土,而是放眼于广大河山,《沁园春·雪》表现出毛泽东披荆斩棘的决心,表现出了一名领导人的魄力和自信,给读者营造出极美的意境:“漫天雪花肆意飞舞”、“冰封的世界美丽绝伦”。在《沁园春·雪》的开始,毛泽东用简短的介绍勾画出北方冬季之美,营造出一个广阔的大好河山,放眼望去,只有皑皑白雪,连绵高山像奔驰的蜡像一样。对于景色的描写,作者用了动静结合的模式,每一字、每一句都表现出毛泽东对祖国的热爱和自己的豪情壮志,读了之后,让人精神焕发。
在《沁园春·雪》的下阕中,用抒情的方式写出了唐宗、宋祖、秦皇、汉武、成吉思汗的欠缺,在词的最后,毛泽东话锋一转,描写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抒发了革命必胜的豪情。
二、 前后对应的行文方式
《沁园春·雪》的上阕、下阕分别以“北国风光”、“武术英雄”作为描述对象,在整部作品中,用太阳、冰雪、天工、风流人物、英雄贯穿在作品的每句之中,根据顺序来对材料缉拿组织。在上阕中,先从下雪联想到天晴,在下阕中,从古描写到今。从传达方向来看,上阕是描写,下阕是抒情;从写作方法来看,上阕先言他物,下阕所咏之辞;从时空上,上阕描写了万里江山,下阕以时间为切入点,上阕、下阕之间形成很好的意境,贯穿古今,毛泽东站在这个特殊的时空点来俯瞰全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g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