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宋词大作业》,欢迎阅读!

在今年的“春之声”演讲比赛里,有这样一位国防生,当他在赛场之上就“地”这个主题进行即兴演讲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演讲结束,那个庄重的军礼,似乎在向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诉说着一种忠贞的情怀;那一身整洁的军装,也让所有人在那一瞬间充满了敬重。作为一名国防生,他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着自己对于军人的理解,他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来可以站在国土之上守卫这个神圣的国家,他爱国,爱的那么忠诚。
爱国,这是多少英勇战士用尽一生去诠释的一个词语。古有林则徐虎门销烟,今有董存瑞英勇炸碉堡,数不胜数的英雄,他们穷其一生,不惜舍弃生命,只为心中那份对于祖国的热爱与忠贞。
爱国,这是多少文人志士千百年来咏叹不绝的一个主题。文天祥悲痛不堪歌零丁,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枪寻求祖国的光明,他们用心中的热血书写着每一个铿锵有力的文字,那是他们的子弹,那是他们爱国之情的凝聚,一首首诗篇,一篇篇文章,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就这样诠释自己对于这片土地的忠诚!
爱国,这个透露着最伟大的人性之美的情感,从古至今,一直化作一种无法抹去的要素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回望历史,有那么一个人,他叫陆游,他的诗作,便极好的诠释着这份爱国情,也完美的展现了这种人性之美。
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这时期,战争不断,江山支离破碎,百姓苦难深重。陆游的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是为了国家统一而呐喊、抗战的一生。年轻时,因触犯奸相秦桧被罢黜之后,仍保持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并一如既往;壮年之后坐卧所思仍是抗战立功、洗雪国耻;即使是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诗人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的统一。他一生写了很多诗,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他的大量诗篇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爱国诗词内容博大,思想精深,感情真挚,多层次、多角度、深入全面地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精神,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一、任世道沧桑,我矢志不渝 陆游爱国一生不变,他那种情感早已融入他的血液流遍全身,随时准备迸发出一声怒吼,评判这世道的炎凉,抒发他心中的热切之感!
《书愤》一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气如山”的雄心壮志与“空自许”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郁结在心的郁闷、失意、悲怆化做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 而在《楼上醉书》中,诗人的这爱国情怀表现得更为尤为突出:
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岂知蹭蹬不称意,八年梁益凋朱颜。三更抚枕忽大 叫,梦中夺得松亭关。中原机会嗟屡失,明日茵席留余潸。益州官楼酒如海,我来解旗论日 买。酒酣博簺为欢娱,,信手枭卢喝成采。牛背烂烂电目光,狂杀自谓无非狂。故都九庙臣敢忘,祖宗神灵在帝旁!
壮志未酬,年华消逝,收复河山的愿望只能在梦中实现,诗人的内心感到深沉的痛苦。诗中深夜凭床大叫的举动,梦醒时的潸潸泪痕,豪饮纵博以强作欢娱的表现,都是这种内心痛苦无法排遣的结果。这里所表现的虽是个人的感情,实际上概括着当时许多爱国志士的思
想,这也是陆游诗歌所以震撼人心的原因,尤其可贵的是陆游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他的思想境界远远超出某些抗战派的将领,他内心的爱国激情,始终不曾为人的蹭蹬失意的遭遇所熄灭,也不会因年龄老大而减弱,正所谓“任世道沧桑,我矢志不渝 ”。
二、万物皆有情,我借万物生
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中写到:“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而陆游则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而这种气节在陆游身上就是一种对国家的热爱!
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
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他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被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此词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此为“万物皆有情,我借万物生”。而梅花,便是他的寄托。 三、山河不收,情难了,景难忘!
对于这一说法,《关山月》中说:“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就题意而生发,叙写同一个月光之下,关山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境遇和心态。前四句写将军:临边不战,沉湎声色,弛废战备。次四句写士兵:虚度岁月,暴骨沙头,壮志难酬。后四句写遗民:渴望恢复,连年落空,忍死等待。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种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苍白的月光照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欢乐悲苦。诗歌的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了造成这一千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和戎”的国策。全诗以淡淡的月光涂抹了一层悲愤的时代色彩,无声地吐诉着作者心头对“和戎”国策的谴责和报国无门的憾恨。
眼看着家国破败,陆游心中的悲愤早已融入于景,借景抒情,呐喊出的是悲愤,此谓“山河不收,情难了,景难忘”。
四、梦回沙场护家国,至死不渝肝胆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是一首久读都不曾感到乏味的诗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作此诗时作者已经六十八岁,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战马奔腾,硝烟四起。这是何等的情感令这位已经归于乡下的老人如此?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奈何壮志难酬、无路请缨,这交杂的情感让这位诗人永远都无法释怀。
陆游的一生都是充满了爱国色彩的,用尽生命去爱国,那便是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一生,忠爱诠释人性之美。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