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比较研究概况

2023-02-08 01:3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比较研究概况》,欢迎阅读!
概况,比较,社会,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比较研究概况

作者:李光普

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05

摘要:社会比较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从社会比较的定义出发,说明了社会比较对人的重要影响,总结社会比较的方向以及效应,分别说明了上行和下行社会比较的动机和作用。另外介绍了社会比较理论中比较有影响力的选择通达理论模型和社会比较方面的脑机制研究。最后未来的研究的切入点。 关键词:社会比较;比较方向;选择通达模型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1、关于社会比较

1954年,Festingcr提出了经典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具有评价自己能力和观点的需要,当客观的标准不具备时,其他人的能力或观点会作为参照来用于评价自身。社会比较对我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我们判断事物往往是根据社会比较而不是事物的内在价值,自我评价大多数来自与自身相似的人的比较。

2社会比较的方向及影响因素

2.1上行比较

上行比较指个体和比自己优秀的他人进行比较。当进行上行比较时,个体预期能够达到上行比较目标水平时,就会产生同化效应,提高自尊心;如果个体预期将来不会达到上行比较目标的水平,就会产生对比效应,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 2.2下行比较

下行比较是指个体和表现不如自己的人做比较。Wills(1981)认为个体经常寻求有利的社会比较信息来维持自我优于他人的看法,下行比较是自我提高的源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3社会比较的影响因素

心理接近性是影响社会比较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当比较目标和标准接近时,同化效应更容易产生,反之。对比效应容易产生。例如,有两组被试,分别观看非常有吸引力的照片,其中一组被试被告知观看的照片上的人物和被试的生日是相同的(心理接近组),另一组不告知。结果发现,告知组被试在评价自己吸引力时表现出同化效应,未告知组出现了对比效应。除了心理接近性之外,比较者的比较取向、自我概念明确程度、自尊水平以及比较目标的可达程度均会对比较结果产生影响。

3、选择通达模型

Musswcilcr(2003)的选择通达理论社会比较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比较对象和比较内容的选择,第二个阶段是最为关键的比较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比较之后的自我评价部分,比较阶段决定了最终的自我评价。选择通达模型认为,在比较阶段存在相似性假设检验和差异性假设检验这两个过程。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只能选择两种检验中的一种。哪种检验被选择是依据自我和比较信息之间的相似度。在比较阶段,个人会快速的对比自我和比较信息,一般只是根据双方一部分突出特征来决定彼此是相似的还是不相似的。如果某一假设被选择,个体就会检索出更多的信息来证实此假设。当相似性假设检验被选择,个体就会检索更多的信息来进一步证实比较双方相似的自我知识;当差异性假设检验被选择,个体会提取出自我和比较信息不同的自我知识。

4社会比较的脑机制方面的探索

近年来对社会比较相关方面的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Fliessbaeh等人(2007)发现社会比较对奖赏加工过程有重要的影响,个体在与他人的奖赏结果做比较时,他人奖赏结果的变动影响着个体大脑腹侧纹状体的激活,仅仅是关于比较对象的背景信息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大脑奖赏加工脑区:Takahashi等人(2009)探讨社会比较条件下妒忌以及幸灾乐祸的神经电生理活动,个体在与他人做比较时,他人所有物比自己的好,个体会有很强的妒忌情绪,会引起前扣带皮层强烈的激活。当嫉妒的对象发生不幸的时引起个体幸灾乐祸,此时大脑纹状体强烈的激活;Beer(2010)检验了社会比较和优于常人效应的神经机制,发现个体在和他人作比较时做出优于常人判断时会显著的激活前额叶内侧面、后扣带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社会比较理论研究趋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8p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