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残疾儿童行为矫正:间歇强化》,欢迎阅读!

间歇强化
一、间歇强化的分类
分类标准包括两方面,第一个是行为发生的计算单位。如果行为发生是以时间为单位计 算的,那么其间歇强化就是时间间歇强化;如果行为发生是以次数为单位计算的,那么其间 歇强化就是比例间歇强化。第二个是强化发放的时间间隔是固立的还是变化的。根据这一标 准,又可把间歇强化分为固定和可变两种。
根据上述两个标准进行组合,可得到表4-3中的四种类型的间歇强化程序。
表4-3
四种类型的间歇强化程序
比例
时间
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可变时间间隔强化
固定 固定比例强化
可变 可变比例强化 本节介绍固左比例强化和固定时间间隔强化两种« 二、固定比例强化
(-)固定比例强化的涵义及范例
固左比例强化(简称FR)程序是指,只有当行为者作出的反应达到所要求的特定次数时, 该反应才能得到强化,简称FR程序。例如,某孩子的父母想训练孩子养成好好练字的习惯, 就规左孩子每天放学必须练2张纸的字以后,才能出去玩。这对父母所用的方法就是FR:程 序,即只有当孩子的反应(练字)达到父母所要求的数目(2张纸)时,他才能得到强化(岀去 玩)。当然对于不同的行为可以规定不同的反应数目,如每次强化要求有10次反应,就为 FR:。程序,或者每次强化要求20次反应,即为FR:。序,以此类推。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符合固左比例强化程序。工厂实行的左额付酬制度,就是固定比 例强化程序的一个例子。工厂的工人必须每月完成规定数星的工作,才能得到一妃数目的工 资。超过定额,就可得到相应的奖金。另外,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学生必须解决 一泄数目的问题,或抄写几个生字,或朗读几页书,才能得到强化,这也是固泄比例强化的 例子。前文介绍的范例中尹老师对李X所用的程序也是固定比例强化程序。
(二)固定比例强化程序的优点
1•固定比例强化程序比连续强化程序中反应率髙,其部分原因是由于在固泄比例强化程 序中
使用强化的次数较少。
2. 在固定比例强化程序中,由于“饱厌”出现较为缓慢,强化物的有效时间要比在连续 强化
程序中的时间长。
3.
在固定比例强化程序中,已被强化的行为的消退时间要比在连续强化程序中建立的行 为
的消退时间长。即行为的保持时间更长。
4.
用固定比例强化程序有助于保持由其他间歇强化程序所训练的行为。即由英他间歇强 化
程序训练而得到的行为,可以由固左比例强化程序再维持下去,不断加以巩固。
(三〉有效应用固定比例程序的原则
1・反应数目应逐渐增加。在用固左比例强化程序来增强行为时,往往要求被强化的行为 具有
较高的反应率。但在应用固定比例强化程序的初期,所要求的行为数目应比最终所要求 的数目少,随着程序的深入,再逐渐地增加所要求的反应数,直到达到最终所要求的反应数 目为止。罟如,在尹老师对李X所用的程序中,她并非一开始就用FR:5程序,而是先用FR, 程序,等行为巩固后,再用F&,然后FR:。,最后才是FR心
2. 每次强化所要求的数目不宜过多。根据固定比例强化程序的原理,强化取决于所发生 的反
应数目。因此,个体作岀的反应越快,其得到强化也越快。迅速的反应使个体能在同样 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强化物。所以,应用固定比例强化程序能得到较髙的反应率。然而,如 果所要求的行为反应数目超过一泄的限度,整个强化程序就会中断。这一点无论在强化训练 的开始阶段,中间阶段,还是在最终阶段,都非常重要。在强化训练的开始阶段,如果要求 反应的数量过多,儿童就会被(准住"面失去反应的信心,在训练的中间阶段,如果反应数目 增加过快或过多,儿童也会感到不知所措而使反应延迟或停顿,在最后阶段,尽管儿童已基 本建立了所要求的行为,但如果要求的反应数量避过儿童的极限水平就会使儿童感到“力不 从心”,并最终放弃反应。
由此可见,如每次程序中所要求的反应数目过多,或反应数目增加过快,强化程序就会 中断,使行为者很少作出反应或不作反应。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岀现,在增加反应数目时,要 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切忌操之过急。
3. 强化与强化之间有“停顿”现象,因此要注意所适用的行为。
固左比例程序在应用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一次反应得到强化后,到下一次反应再发 生之间会有一个停顿时间,或者说休息时间。即行为岀现率有暂时性的锐减,随后再回升。 这是因为行为者知道下一次反应并不能马上得到强化。以工人按件汁酬工作为例,若规泄工 人每完成100件产品后可以领工资,则一般工人在做完50件后,会越干越努力,以求尽快 干完100件,得到强化。而当干完100件领到报酬后,反应就会突然停顿,休息一段时间后 再干。同样,学生在做完老师布置的前一个单元的计算题后,会停下来稍微休息一下,然后 再接着做下一单元的数学题。所以,如果你所要加强的行为是连续的,而不能有停顿时间, 你最好选择其他的间歇强化程序。
三、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一)固定时间间隔强化的涵义及范例
固定时间间隔强化(简称F1)是指需要强化的行为在前次强化后,经过某段固定的时间, 再次发生就给予强化。简称FI程序。也就是说,行为者每隔若干固泄时间以后所产生的行 为,可得到一次强化。如果每隔2分钟产生一次行为可得到强化,就称FL分钟程:如果强
化前要求某一行为经过一星期时间,就称FI祇程序,依此类推。
在现实生活中,有关固左时间间隔强化程序的例子有很多。如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学 生都知道什么时间或间隔多少时间进行,按月发工资也是F1程序的一个例子,称FI “程 序,因为工人们可在每个月的特定日子里拿到上个月的报酬,早一天也不行。
(二〉固定时间间隔張化的特点
1•强化必须在一左时间间隔后所需要的良好行为出现了,才发放。一个在一泄时间间隔 前发
生的行为得不到强化。
2.所需要的良好行为在强化前是相对稳定的,在强化后立即有一个停顿。这一停顿的长 短依
赖于F1程序的时间长度。一般来说,所确定的固定时间越长,停顿也越长:它也依赖 于个体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强的个体,停顿相对短些,反之停顿时间就较长。例如,教师 或父母规圧对某一调皮的孩子每隔15分钟检查一次,看他是否安静地坐着做作业。结果这 孩子总-要玩到快15分钟时,才去坐着,以应付检査,求得奖赏。由此,儿童安静地坐在椅 子上做作业的时间仅仅是15分钟时间中的几分钟或一会儿。因此,对这一行为来说,固左 时间间隔程序并不是最合适的。同样,用FIZM,程序来改正边做作业边玩的行为,或用FI 密削程序来促进贪玩的学生努力学习都不是最合适的。因为学生照样可在强化前后的一定时 间内进行玩耍或从事其他活动。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固泄时间间隔中的大部分时间成了停顿的时间,行为只要发生 在被捡测的瞬间,就可以得到强化。为了解决这一停顿现象,我们将在后而的内容中分绍可 变时间间隔程序。
(三〉固定时间间隔强化的应用
尽管固左时间间隔程序有上述局限性,但是还有许多行为可通过固泄时间间隔程序来改 进或改变的。例如,对一个经常不好好做作业,或一边做作业一边玩,或做作业速度很慢的 儿童来说,可以规定一个较短的时间间隔来矫正,使儿童几乎没有玩的余地。你可以告诉儿 童:你必须在10分钟内把全部的汁算题做完才能出去玩(Fl“分钟程序);如果你想让你的 贪玩的、不好好读书的孩子认真读点书,你可以这样对他说“每隔2天,我就要检查一下, 看你学了些什么新的东西(F1-.程序)”,如果你想使你那爱捣乱或打架的孩子在学校中的 行为有所检点,你可以对他说“我每星期六上午给你的班主任打电话,看你这一星期有没有 在学校里干不好的事”。“如果你表现好,我就给你奖赏(F1刑程序)”。如果你的孩子缺乏 等待的耐心,你也可用F1程序,让孩子耐心地等待一段时间以后,再让他去做他想做的事。 如果你平时有心,你一左能用F1程序来训练或改变孩子的不少行为。
除单独使用本程序外,还可以把上而所述的二种程序结合起来运用,以克服每种程序中 的不足之处。如我们可以把F1和FR程序结合起来,对做作业速度很慢的儿童说:“你必坝 在10分钟内完成20道算术题,我每隔10分钟来检查一下看你做得怎么样?如果完不成, 就不许看电视(或岀去玩)。”读者还可以尝试着把其他的程序结合起来应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