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的动机

2023-07-08 02:3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慈善的动机》,欢迎阅读!
动机,慈善
慈善的动机

作者:暂无

来源:《环球慈善》 2012年第7



/环球慈善 王玉越 /GC

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近几十年来一直在研究慈善的动机。他们的发现和人们标榜的并不一致。尽管有时确实出于利他主义,但很多其他因素也起了作用,包括内疚、提升社会地位的渴望、自我感觉良好的需要,甚至性欲。

你给灾区捐钱了吗?如果没有,为什么没有?如果捐了,那我要问个更令你困惑的问题:如果你看到成千上万的人被地震吞没的惨象而捐钱,究竟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愚蠢,甚至冷酷。也许你会说,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你无私因为你有同情心,这是应该做的事。

但事实上,从经济学上讲,捐钱是一种很不理性的行为。它不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它让你更穷了(免税部分除外)。捐钱的动机,并不直观。

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近几十年来一直在研究慈善的动机。他们的发现和人们标榜的并不一致。尽管有时确实出于利他主义,但很多其他因素也起了作用,包括内疚、提升社会地位的渴望、自我感觉良好的需要,甚至性欲。任何试图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付出、什么促使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都需要面对这个肮脏复杂的事实。

麻烦越大,给得越少

从慷慨度上讲,问题越大,需要的钱也越多;但问题越大,也就越抽象,我们的脑子也就越转不过来。

俄勒冈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斯洛维克是慈善研究中的先驱。他最近做了个聪明的实验。他问刚刚参加了有偿心理研究的人愿不愿意捐5块钱给拯救儿童慈善机构。

他向一组人出示了一张7岁的营养不良的非洲女童洛基娅的图片,很多人捐了。他向另一组人出示图片同时还告诉他们很多儿童还面临更大的问题, 捐的人少了一半。

“ 真正起作用的是建立情感上的联系。”保罗·斯洛维克说,“数字不反映感情,它们反而阻碍感情。”

从需求上讲,我们的同情心并不是无底洞。现在的通行观点是,利他主义起到了连结家庭和小社区的作用,是进化过程的一种适应表现。这些给别人优先权的现象自古已有,现在也不曾改变多少。

印第安纳大学慈善中心指出,美国人80%的捐赠是给社区和教堂的。2004年这个中心又报告说,只有1%的捐赠给了其他国家。那一年给海啸的救济是2%

自我为中心?

很多付出是从自我为中心的。比如,校友捐赠的多少以及次数和一个并不令人惊讶的变量相关:捐赠者孩子的年龄和这个孩子可能申请这所学校的可能性。


当它能间接帮到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付出。慈善行为可以让我们显得富有慷慨,从而提升我们的社会地位。在另一个关于校友捐赠的研究中,耶鲁经济学家迪恩·卡兰发现:如果他们的名字将出现在一份报纸上人们更乐意捐赠;如果捐赠者将被根据捐赠数量划分等级的时候他们将捐得更多。也许我们不愿相信我们是为了获得承认和社会地位而捐赠。研究表明,匿名捐赠是很少的(大概占所有捐赠的1%),尽管匿名捐赠也可以获得免税。

为了自我感觉良好而付出。从人们并不很想知道他们捐赠的使用效率,我们就可以间接地感知这一点。也有直接的证据。最近的脑成像研究表明,付出时会有“温暖的一亮”。在一个特定的研究里,捐钱给食物银行(译者注:一个给穷人分发食物的慈善机构)可以激活大脑里得到食物或是钱的反应区域。

为了减轻罪恶感和重修自我形象而付出。当人们自我感觉越好,他们就越觉得不用做好事。另一方面——在一个实验中,人们先要写关于自己的正面或负面的随笔,然后被号召捐10元以下的钱——那些写自己反面事情的人捐的钱是写正面事情的人的5倍。这份报告的作者说,“当道德形象受到威胁时,道德行为是一种重新找回自我价值的方法。”

为了增加和异性接触机会而付出。在另一项实验中,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约翰·李斯特和他的团队测试了各种上门募捐方式的有效程度。有一种方法十分有效:募捐的女孩儿越靓,募捐到的钱就越多,会让捐款增加50%135%。那篇论文这么表述:“这个结果主要是由于增加了当男子开门时捐钱的参与度。”

人们普遍想对他们的伙伴做好事,尽管他们的动机是出自人性或是有混合的原因。但像海啸、飓风和地震因为造成创伤过大,由于心理学原因让我们麻痹。

故事,而不是数字;获得承认,而不是匿名;反馈;确认;加一点点内疚;甚至加上一点漂亮的脸蛋。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筹到更多款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C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