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什么是国学养生》,欢迎阅读!

什么是国学养生
国学养生
国学主要是我国古圣先贤的著述中体现出来的哲理和思想,是指以儒、释、道、中医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这些文化与学术中包含着养生的内容。
儒学的养生内容包括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养生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大学中有这样的描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养生的一般规律,通过入定、入静、产生智慧,与佛教的戒定慧有异曲同工之妙。
释就是佛教,帮助我们明心性,打开自己的佛性,摆脱六道轮回的痛苦。其养生内容体现为禅、净、密三种方式,通过修习戒定慧,消除我们的贪嗔痴习气,实现精神的彻底解脱。
道就是道家,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其养生内容主张通过修习外丹和内丹,实现凡人肉体的质变,从而修成仙人。仙人又分为天仙,地仙和人仙,天仙的层次最高,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
国学养生的方式
国学养生的方式有:辟谷养生;中医经络养生;隐山游学养生等等。 1、辟谷养生
辟谷养生,是辟谷养生指导师通过心理能量、点穴,催眠等方式让受试者进入不进食物,只喝水,在身心放松作用下,调节全身身心,清除体内垃圾,排除体内毒素,培充人体正气,达到养生,开智,开发人体潜能一种方法。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等即不吃五谷,而是食气,吸收自然能量。过去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而今是辟谷养生指导师运用能量来修养身心。
2、中医经络养生
1
中医经络养生就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方式,达到舒经理络、交通阴阳而最终实现驱邪治病,使机体恢复阴平阳密的和谐状态。
3、隐山游学养生
在中国风水观里,山环水抱必有灵气也(根据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射电天文学的发现,在宇宙太空中,存在着一种由微波辐射和微粒子组成的高能量物质,天文学家给它命名为“背景辐射”,并认为气就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宇宙能量,它在地球上要受到风力和水力的调节与制约,即中国风水学说里的“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山环水抱的形体格局能屏风、止气、聚气,从而获得一个较强的气场,这种气场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甚至连建筑也能长寿),居于其中的修行者们,便利用这种良好的气场环境,进行自身的修炼。 ...[详细]
然而,还是有不足之处,中国古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便产生不同的民风人情体格。山也一样,不同的山,有不同的气场能量格局,有好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
因此,修行人在一座山中修炼一段时间后,便会外出云游参学,遍访各地名山古刹(深林古刹、名胜古迹这些地方,名人、游客、大师等进出往来,天长日久,聚集了很多信息、能量,其气场也是很强的),除了交流、参悟学问之外,很重要的一个目的,便是借助各座名山古刹不同的气场能量,将自己的修炼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也是大多数修行人修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由之路。
这就好像人体补充营养一样,要获得全面的健康,必须饮食均衡,补充多种营养素,而不能长期独食一味。
历代那些爱好道学、佛学的文人骚客也有遍访名山古刹的嗜好,比较出名的有苏东坡、李白等。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固然不需要像修行人那样去进行宗教式修炼。但是,撇开其中的修道等宗教成份而言,修行者们这种居山炼养、云游参学的方式,对其心性智慧的开悟,身躯体魄的炼养,确实是起到了一个极大的良性促进作用,而修行人往往都是长寿之人。
今天,我们实施拿来主义,充分借鉴他们的炼养文化,将其中的养生之道予以梳理、提取并为我所用,对身心长期亚健康的都市人而言,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经常性地于百忙之中抽出一些时间,到充满灵气的深山峡谷之中,参悟学问,洗涤心录,再辅以一些简单的禅、道、武家养生术的运用,对身心必须大有禆益,虽不能登仙成佛,但对强身健体、頣养身心、延年益寿之效用,却是可期,如此,足矣!
国学养生导师
国学养生导师有伽南、吴国伯、曾卫平等等。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4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