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
作者:潘文亚
来源:《课外语文·下》2019年第06期
【摘要】诗歌是墨客以高度凝练的说话、必然的韵律节拍来抒发感情、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志向的一种文学文体。诗歌朗诵是朗诵中主要的文学样式,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根据诗歌的特点,朗诵者要做到:了解背景,倾吐诗人心声;理解感受,把握诗人情感;挖掘意蕴,品味诗人意愿;融情于景,融于诗歌意境;配乐歌咏,展现韵脚节律。 【关键词】诗歌;朗诵;情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了解背景,倾吐诗人心声
诗人所作诗歌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因此在朗诵诗歌之前,要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诗人作这首诗时的心境,让自己的感情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以诗人的身份去朗诵,倾吐诗人心声。
例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写于亡国三年后,此时李煜也已被囚禁三年,看到眼前景,想到往前事,对故国的强烈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诗人以凝练幽美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今朝,景物与人事融为一体抒写亡国之痛,经由自然的恒久和人事的沧桑把蕴蓄于胸中的悔痛愁悲之情一泻而出。因此朗诵这首词时要注意对问句的处理,在朗诵时不必一气呵成,靠停顿、延长字音的方式切分词句,将表现词人无尽愁绪的词句如“何时了”“知多少”“不堪回首”“几多愁”凸显出来。最后读到“向东流”的时候,要有心随水流而去的感觉。整首词诵读时要有长叹、叹息、世事难料、心灰意冷的感觉。
二、理解感受,把握诗人情感
在朗读诗歌时,需要理解诗人感受,不感受诗人的情感及其作品的意韵,自己就无法被感动,从而读不出诗歌的感情。
朗读诗歌时要有切身感受,一方面要理解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在不同的心境下,诗人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对同一事物、同一事件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体会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对于理解诗人感受,把握诗人情感就十分重要。
例如杜甫的七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作于唐朝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季,那时唐军光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正流于梓州(今四川三台),过着流散流荡糊口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以饱含豪情的翰墨,写下了这首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o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