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之痒,八年之痛与终生之恨.doc》,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七年之痒,八年之痛与终生之恨
七年之痒,八年之痛与终生之恨 现代的婚姻中,流行“七年之痒”的说法。在这段时间里,人在婚姻初始的激情挥洒殆尽后,往往会进入疲惫厌倦的瓶颈期,此时的婚姻就会频频地亮起红灯。若无法成功穿越,走出危险地带,化解情感危机,可能会危及婚姻和家庭。
七年,对夫妻而言,是个不大不小的婚姻之“槛”。其实,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八个年头时,都会遇到一些难以逾越的“槛”。企业管理中就发现,一名管理者上任八年后便难以再有卓绩,我们权将这一现象名之为“八年之痛”。“七年之痒”或“八年之痛”,难道是人类无法逾越的界限?
比企业管理更为复杂的国家治理,似乎也难以摆脱这一“魔咒”。近代以来,西方的思想先驱和政治先贤们,先是窥见了这个“魔咒”的秘密,继而给这个“魔咒”解套,拿出了一揽子解决的方案。任期制即是其中的方案之一,他们将政府首脑的任期,大多限定在两个任期的八年之内。即便是再卓越政治家,也不能轻易地越过任期的雷池。有限的任期制度及其它措施,让当政者始终处于饱满的政治激情与高度的执政亢奋中,避免了懈政、怠政、憜政的执政疲劳。通过这样系列的政治设计及后续的制度补丁,让“秘密”消解,让“魔咒”失灵。有效地解决了“痒”与“痛”,从而永远地告别了“恨”。这样的制度设计,正是人们基于自知,承认并正视人类自身的局限,而做出的明智之举。[由整理]
其实,历史上不明智的大有人在,因而“恨”声不绝如缕。在古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皇帝都是一种终身职业,不做到“驾崩”不罢休。这是世袭政治的刚性要求,也是独裁政治必然选择。只要他们还活着,皇帝便心安
1 / 3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理得地做下去。人生路上顾盼自雄,感觉良好,在踏过“七年之痒”与“八年之痛”后,“终身之恨”就像一位不速之客,尾随而至也。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南朝时期,南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就是这样的一位历史人物。他年轻时底定江南、雄姿英发,固一时英雄也。但在位日久而锐气渐消、惰气益长,晚年更沉迷于佛法,终至身死国灭。梁武帝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之久,一生的政治生涯,即历经“痒”“痛”“恨”三阶段。他死前感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虽言“亦复何恨”,但“恨”在其中矣!多愁善感
隋炀帝是另一个典型。早年的文治武功,比梁武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期因用兵无度,国力透支而叛乱纷起,在自知来日无多时,于江都揽镜自照,曾以掌加颈调侃道:“好头颅,谁当斫之。”无奈之中,透出悔不当初的“恨”来!
诸如此类,还有许多典型人物。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一统天下,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可谓英雄一世!晚年却以下“罪己诏”而黯然收场。英明果敢的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成就了大唐的伟业。其时天下归心,何其盛也!后期却宠爱贵妃,君王便“从此不早朝”了。与前两人比,万历皇帝朱翊钧无论声名与才略,都稍逊一筹。改“不早朝”为“不上朝”,“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创下三十年不上朝的历史记录,成为怠慢朝政的黑典型。皇帝原来还可以这么做呀?真是天下奇闻!但一开始,他也并非如此,在亲政初期,勤于政务,有过“万历中兴”的辉煌。后期不理朝政,晚期更甚,进入所谓的“醉梦之期”(孟森《明清史讲义》)……
皇帝之大位,位尊权重,历代多少人为之厮杀拼抢,直教人“人生死相许”,算是世上“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了,但他们一个个好像全都中了“魔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v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