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提的故事与保健品广告

2023-01-08 04:5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阿凡提的故事与保健品广告》,欢迎阅读!
阿凡,保健品,故事,广告
阿凡提的故事与保健品广告

"认马"--牵一发,动全身的卖货效应

故事:阿凡提与一帮商人到了一个城市。他们住进了一家驿站,到了晚上,他想喂一下自己的马,可他在众多的马匹中怎么也认不出自己的马了。阿凡提灵机一动,大声喊道:"快起来,快起来,你们的马让牛虻咬死了。"人们急急忙忙爬了起来,各自找到了自己的马,只剩下一匹马,阿凡提一看便认出那就是自己的马。

在那个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时代,阿凡提很清楚,马对这些商人的重要,商人们对马的生命安全的敏感可想而知――就像女人对外貌敏感,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敏感――阿凡提用好一个"咬死"深深刺中他们敏感的神经,引发众人深度恐慌,故而一呼百应。

"从事保健品经营的行家里手们都知道,成功的保健品几乎都离不开广告支持。而成功的广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找准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进行专注而强有力的诉求,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依靠瞄准家长宠爱孩子以及孩子自尊脆弱的心理特点,针对长高市场教育市场进行诉求而成功大赚的增高产品及"好记星"数码学习机等产品,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通过准确的诉求刺中了顾客的敏感神经。

蜥蜴团队认为要达到一呼百应、火爆卖货的目的,广告必须能"抓人",即抓住消费者心理。

回到上面这个故事中去,阿凡提大概可以这样策划:大声求助,请大家起来帮自己辨认。这时驿站的商人正在睡他们的香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他的求助只会无动于衷。这就像保健品行业中不理会消费者需求,脱离消费者认知,一味的叫卖自己的产品,而不把产品利益和消费者联系起来,不引起消费者的痛痒,不给消费者造成压力的广告。说是乞怜也好,自恋也好,总之沟通无效,消费者不知道跟自己有何关,于是这样的广告成了赔本的吆喝。

抓人不是随便找一个地方就能抓住的,失败的广告大多数败于没有抓住要害之处。阿凡提在院子里没有策略的叫上一晚或许也能达到目的---但这并不是中小企业可以做到的,也不是策划高手所欲为的。

牛有两个犄角,四肢粗壮,牛劲十足,但把它们的鼻子一拴,就得听任一10岁娃子的掌控――消费者的确很"牛",之所以买我们的产品是因为我们的广告把握住了"牵一发动全身"的要害。比如,消费者对某一"功效需求"的渴望,对某类"症状"的敏感、厌烦,对某些"危害"的高度恐惧,对某种"价值观"的深度认同等等。


阿凡提利用仅仅一句话就穿透了商人的睡眠屏障,激发出预期的效果。限于仅有的资源,中小企业的"手"如果能像阿凡提一样,对准掐中消费者的命门,试想产品怎会卖不火?

找准对象诉求,杀出血路--"比您早死两天"的启发

故事:阿凡提跟国王的管家开玩笑说:"您两天以后会死。"果然,两天后管家从马上摔下来死了。

国王听说后,把阿凡提传进王宫责问说:"阿凡提,我的管家因为你而死了,你认罪吗?"

"是,陛下"阿凡提回答。

"你既然知道管家什么时候死,那么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吗?"国王又问。

阿凡提即刻明白了国王的意图,对国王说:"昨晚,我看了我的慧星,我比您早死两天。"

国王听说了自己的死期后,立刻取消了阿凡提的死令,并暗暗祝福他长命百岁。

为什么阿凡提偏偏要说比国王早死两天,而不是比某个宫女或某个车夫士兵早死两天呢?

因为国王手中握着他的生杀大权,他必须与国王建立紧密的联系,将自己的性命与国王的性命"拴"在一根绳上,才有活命的机会--于是他选择了国王作为他"诉求"的对象。

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抓人"应抓对目标。诉求对象是谁?诉求对象应是利益的直接关系人、受益人。故事中国王作为阿凡提的"诉求对象",他们之间的相关利益是:阿凡提将比国王早死两天,只要阿凡提一死,国王也只有两天的命活了;同时,只要阿凡提活1天国王就能活3天,阿凡提活200岁国王就能活2002天。所以国王不但不敢杀他,还在心里暗暗的祝福他长寿

--如果我们的广告能找准对象进行诉求,类似阿凡提把目标对准国王,那么胜算将大大提高。

诉求对象选择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广告的效果、产品的命运和商家的命运。当一个产品被众多品牌包围,市场表现低迷时,该如何突围求生呢?"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投放有针对性,大力度进行准确的诉求广告是突围的绝杀之一,这方面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功案例。蜥蜴团队一向主张诉求"稳、准、狠", 准即直接准确的靶向有价值的对象,针对性的大力诉求。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6D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