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镇(街道)科普站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欢迎阅读!

乡镇(街道)科普站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结合乡镇科普站的调查现况,就昆明乡镇科普站建设提出了要理顺体制,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手段和发展文化产业等建议。 关键词:乡镇科普站;建设;调查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6-0000-01
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7年《实施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及创建单位“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示范项目》,随着一系列科普产业建设项目工程的实施,乡镇(街道)科普基础建设出现了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的景象,乡镇科普站作为基层科普活动的载体和组织者,被赋予了更多的工作内涵,同时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新的工作目标,乡镇科普站如何抓住发展契机,成为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就“站、栏、员”中科普活动站(阅览室)的建设情况对昆明市所辖14个县市区进行了调查,提出一点初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乡镇(街道)科普站的现状
(一)在组织建设方面。乡镇科普活动站由县(市)区科协直接指导业务工作,在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建,并自主开展各项科普活动。
1.乡镇科普活动站建设方面。昆明市自2007年开始实施推进城乡“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以来,每年完成100家,逐年建设和完善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的科普活动站和科普宣传画廊,到2009年底,全市共完成“站、栏、员”建设任务379个。
2.设备配置方面。新建的每个科普站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办公室宽敞明亮,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生产、生活类的科普图书。截止2012年,昆明市14个县(市)区已全部建成“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除共享工程配备的设备外,各乡镇都自筹经费购置了电脑桌椅、黑板等基础设施设备和一些简单的供群众娱乐的设备,为开展图书借阅、等各项科普活动提供了场所保障。
3.书刊采购方面。创建科普活动站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各种实用技术、致富信息、健康食疗、医疗保养等指导生产、生活类的科普图书和其他文献书籍,由于财政普遍吃紧,加之对书刊采购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专项经费来采购图书。因此,有图书老化陈旧、数量增加缓慢,严重跟不上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人员情况。
乡镇科普站属乡镇下属事业单位,由县(市)区科协负责业务指导和管理,但人事权属于乡镇党委政府,大多乡镇科普站能按照上级的计划要求,开展正常的科普活动。但有的山区乡镇科普站没有专职科普员,或身兼多职,或镇政府工作人员工作分工明细,或人头经费不足,都造成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保证人员的完全到位,还有的乡镇即使有科普员,但其学历不高,也影响了科普站的新图书品种采购和各项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经费来源情况。
乡镇(街道)科普文化站经费开支由乡镇党委政府实行统一管理,开展日常活动的经费从地方财政划拨,财政吃紧的县区没有列入固定预算。有的县级财政较好的就能保障经费,以后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提高科普经费投入水平,并逐步将外来创业务工人员纳入科普经费人口计算基数,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 (四)科普活动开展情况。
近几年来各项科普建设项目的进一步实施,为乡镇科普活动站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通过大型三下乡活动,把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如科普问卷调查,科普宣传资料发放等,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由遍布全市379个乡镇科普站辐射出去,深入到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电子阅览室的广泛应用,新技术培训入乡进寨等活动,为农民群众带来了许多新的科技信息和致富路子。科普站的服务方式,由最初的提供文献资料服务转变为提供知识服务,这样科普信息资源的利用不仅是量的增多,而且是内涵的增多和外延的扩张。
二、乡镇科普活动站存在的问题
科普活动站的建成,向着正常、健康的发展方向迈进,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阵地服务不够规范。各乡镇科普文化站的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由于没有充分的人力保障、纪律约束和监管体制,开放时间得不到保证;二是开展科普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高,地方领导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自主组织的科普活动较少,缺少活力;三是服务手段不够创新。许多活动的举办是因为有任务而开展,不注重拓展思路和创新,因而科普活动的效果不明显、体现不出地方特色。 三、加强乡镇科普站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培训机制,确保科普队伍高素质化。
科普宣传员是乡镇科普文化站的灵魂,直接担负着为公众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等,提供科技咨询的工作任务,在农村科普“站栏员”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首先要通过公开选拔人才,把思想修养好,热爱科普事业,有开拓奉献精神,具有一专多能的业务水平、有组织宣传能力的人选为科普宣传员。其次,必须建立健全培训机制等,同时建立完善考评制度,由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和奖惩,调动科技专干的工作积极性,把科普图书馆搞好搞活;并将已纳入县市区财政预算的科普经费拨到位正常使用,保证公益性基层科普单位的工作正常运转,与时俱进地开展好各项科普工作。
(二)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功能,确保有明显服务效果。
乡镇科普站工作要结合地方性,突出地域科普文化优势,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手段,突出自身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当前,乡镇科普站建设要与“农家书屋工程”、“科普惠农工程”等项目结合起来,重点实现以下几个基本功能:一是广播宣传功能,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积极开展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宣传。二是综合活动功能。积极开展各种科普活动。结合生产、生活的需要,阶段性开展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技宣传和展览等科普服务活动,逐步完善科普活动站的科普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好农村最基层科普组织的阵地作用。
(三)树立科学的生产、生活理念,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乡镇科普活动站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必须要切实贯彻落实“政府支持、培养主题、市场运作、增强活力”的农村科普文化建设思路,充分调动起乡镇科普站的积极性,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发展科普产业的新路子,逐步走向繁荣,确保科普工作开展的持久性,使乡镇科普活动站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科普基础建设,完善科普惠农的“站、栏、员”建设,把科普惠农活动站建成农民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科技技能的主要场所,把科普惠农宣传栏建成农民提高科学发展、防灾减灾、生活保健、政策法规等知识的主阵地,发挥科普宣传员的作用,让科普宣传员成为传播科普知识的使者。
参考文献:
[1]叶勤.杭州市乡镇文化站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赵太忠.农村科普“站、栏、员”建设内容要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y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