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宣传贯彻《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通知-鲁环函〔2018〕79号》,欢迎阅读!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宣传贯彻《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
通知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施行日期 文号 主题类别 效力等级 时效性
2018.12.14 2018.12.14 鲁环函〔2018〕79号 法制工作,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宣传贯彻《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通知 鲁环函〔2018〕79号 各市环境保护局:
《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以下称5部地方性法规)分别于2018年9月和11月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为全面深入宣传贯彻5部地方性法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领会5部地方性法规实施的重要意义
(一)全面修订的《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是我省生态环境领域基础性、综合性的地方性法规,其确定的原则、制度、责任体系等是全省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基本遵循。此次修订的《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明确了责任体系,加强了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属地监管职责,突出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明确了公民环境保护权利和义务;其中对各级政府、生态环境部门和有关部门规定了严厉的行政责任,符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的精神。进一步完善了制度设计,规定了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项制度,明确了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供电等部门配合执法、区域限批、约谈、挂牌督办、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
理规范、特殊保护区域以及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等各项制度措施,既有创新设立的制度,也有对国家已有制度的细化和具体化,这些制度紧密结合山东实际,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予以确定,增强了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强化了重点领域,聚焦工业污染防治,严格管控工业园区,明确排污单位持证排污和达标排污,要求排污单位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强调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等部分行业的污染防治措施。进一步严厉了处罚手段,与上位法规定进行了衔接,增加了对排污单位未依证排污、不履行污染修复责任,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等第三方未依法提供有关环境服务活动或者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增设了按日连续处罚的情形,通过严格的法律责任,增强刚性约束,确保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依法实施。
(二)全面修订的《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围绕改善水环境质量,坚持突出地方特色,解决山东问题,聚焦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四个重点工作领域,作出一系列新规定,为全面防治水污染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明确规定了生态红线、生态补偿、环境约谈、区域限批、河长制湖长制、事故应急、工业企业进园区、环境敏感脆弱区的特别保护等制度措施,理顺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监管责任,增加了按日连续处罚的种类,提高了排污者的违法成本,对国家法律规定进行了细化和具体化,增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依法推进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修正的《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扩大了冬季错峰生产管理的行业领域,增加了供电部门协助配合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停产、停业、关闭的义务,并根据实际,细化了对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等内容。
(四)修正的《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完善了海洋主体功能区制度、生态环保红线制度、环境保护税制度、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入海排污口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等内容,并根据我省机构改革的新形势规范了各有关部门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
(五)修正的《山东省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适应“放管服”工作的需要,删除了缺乏上位法依据的环境监理制度,对省生态环境厅直接审批的事项进行了规范,为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向市级生态环境部门下放审批权限提供了依据。
二、积极做好5部地方性法规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和有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5部地方性法规,形成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单位开展5部地方性法规系列宣传报道;充分运用生态环境部门“一网三微”新媒体,做好重点宣传和系列解读;结合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十进”活动,做好5部地方性法规的社会普及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参与和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uLx.html